基于双模态燃烧的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5-17页 |
|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7-18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双模态燃烧工作方式解析 | 第18-19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数值计算方法 | 第20-26页 |
| ·Fluent 软件简介 | 第20页 |
| ·数值方法 | 第20-23页 |
| ·控制方程 | 第20-21页 |
| ·湍流模型 | 第21-23页 |
| ·壁面边界条件 | 第23页 |
| ·Fluent 软件校验 | 第23-24页 |
| ·网格疏密度校验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双模态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等直出口方案研究 | 第26-50页 |
| ·设计参数与总体思路 | 第26-27页 |
| ·外压段设计 | 第27-30页 |
| ·波系的选择 | 第28页 |
| ·波系配置与外压段长度的调节 | 第28-29页 |
| ·进气道钝化处理 | 第29页 |
| ·外压段压缩角倒圆 | 第29-30页 |
| ·内压段设计 | 第30-34页 |
| ·内压段长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 ·肩部型面张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内压段设计参数对起动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 ·隔板与过渡段设计 | 第34-43页 |
| ·隔板的影响规律 | 第35-40页 |
| ·隔板进口高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 ·隔板进口高度对反压性能的影响 | 第36-38页 |
| ·隔板水平位置的影响 | 第38-40页 |
| ·隔板头部构型的影响 | 第40页 |
| ·过渡段的影响规律 | 第40-43页 |
| ·过渡段起始位置的影响 | 第40-41页 |
| ·过渡段扩张角的影响 | 第41-42页 |
| ·下通道出口高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 ·隔离段设计 | 第43-46页 |
| ·隔离段扩张角的影响 | 第44-45页 |
| ·隔离段长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方案性能分析 | 第46-48页 |
| ·流量分配对性能影响 | 第46-47页 |
| ·进气道设计方案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双模态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对冲方案研究 | 第50-66页 |
| ·设计总体思路 | 第50页 |
| ·外压段与内压段设计 | 第50-51页 |
| ·隔离段与隔板设计 | 第51-63页 |
| ·对冲角的影响 | 第51-53页 |
| ·对冲角倒圆设计 | 第53-55页 |
| ·隔离段长度的影响 | 第55-57页 |
| ·隔板尾部设计 | 第57-60页 |
| ·飞行马赫数范围内流量分配调节 | 第60-63页 |
| ·方案性能分析 | 第63-65页 |
| ·有无隔板方案性能对比 | 第63-64页 |
| ·进气道设计方案 | 第64-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进气道三维型面设计与性能分析 | 第66-76页 |
| ·两设计方案对比 | 第66-67页 |
| ·两方案优缺点对比 | 第66-67页 |
| ·两方案亚燃燃烧工作方式分析 | 第67页 |
| ·基于对冲方案的三维模型设计及性能分析 | 第67-74页 |
| ·三维模型的设计 | 第67-68页 |
| ·计算域及边界条件 | 第68页 |
| ·三维模型性能分析 | 第68-74页 |
| ·反压特性 | 第69-71页 |
| ·速度特性 | 第71-73页 |
| ·侧滑角特性 | 第73-74页 |
| ·小结 | 第74-76页 |
| 第六章 进气道模型设计及试验研究 | 第76-93页 |
| ·进气道试验模型设计 | 第76-82页 |
| ·模型总体参数的选取 | 第76-77页 |
| ·模型零部件设计 | 第77-81页 |
| ·测量系统设计 | 第81-82页 |
| ·静压测量系统 | 第81页 |
| ·总压测量系统 | 第81-82页 |
| ·风洞试验设备 | 第82-83页 |
| ·试验数据处理 | 第83-85页 |
| ·试验方案 | 第85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85-92页 |
| ·沿程静压曲线分析 | 第85-87页 |
| ·出口监测面流场分析 | 第87-89页 |
| ·进口纹影图分析 | 第89-90页 |
| ·出口对称面固壁边界条件比较 | 第90-91页 |
| ·模型缩比及来流条件影响 | 第91-92页 |
| ·小结 | 第92-93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93-94页 |
| ·工作展望 | 第94-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 致谢 | 第98-99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