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勘测论文

长昆客运专线黔西段复杂岩溶隧道地下水系统Modflow建模实践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前言第10-17页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岩溶介质类型及空间结构研究现状第11-12页
     ·Modflow 模拟岩溶介质研究现状第12-13页
     ·岩溶介质的概化模型研究现状第13-14页
     ·隧道岩溶水问题研究现状第14-15页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图第15-17页
第2章 长昆客运专线黔西段区域环境地质研究第17-35页
   ·地形地貌第17-22页
     ·区域地形概况第17-18页
     ·区域地貌类型第18-21页
     ·区内各段地貌组合特征第21-22页
   ·区域地层建造环境及富水特征第22-26页
     ·区域地层沉积环境第22-24页
     ·地层岩性及富水性第24-26页
   ·地质构造第26-28页
     ·东段 NW 向构造强烈变形区第27页
     ·中段 NEE 向构造舒缓变形区第27页
     ·西段 NEE、NNE 和 NW 向联合构造中等变形区第27-28页
   ·岩溶发育规律第28-32页
     ·主要岩溶形态第28-31页
     ·区域岩溶类型第31-32页
   ·隧道工程环境地质问题第32-35页
第3章 Modflow模拟复杂岩溶地下水系统方法探讨第35-48页
   ·Modflow 模拟岩溶介质存在的问题第35-37页
     ·基本假设条件第35页
     ·边界条件的差异第35-36页
     ·降雨入渗条件的差异第36页
     ·不同岩溶类型条件的差异第36-37页
   ·Modflow 程序包模拟岩溶介质的作用第37-39页
     ·渗流子程序包(BCF)第37-38页
     ·河流子程序包(RIV)第38页
     ·补给子程序包(RCH)第38页
     ·井流子程序包(WEL)第38-39页
     ·沟渠子程序包(DRN)第39页
   ·不同岩溶类型概化探讨第39-43页
     ·概化方法的选择第39-40页
     ·裸露型岩溶的概化探讨第40-42页
     ·埋藏型岩溶的概化第42-43页
   ·岩溶地区水文地质条件概化方法第43-48页
     ·空间模型的建立第43-45页
     ·参数的确定方法第45-46页
     ·降雨入渗系数的确定方法第46-47页
     ·边界条件的确定方法第47-48页
第4章 典型实例大独山隧址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第48-68页
   ·地表水系第48-49页
   ·地形、地貌第49-50页
   ·地质构造第50-51页
   ·含水岩组划分第51页
   ·岩溶水的补、径、排特征第51-54页
   ·岩溶发育规律第54-68页
     ·地表岩溶形态第54-56页
     ·地下岩溶形态第56-67页
     ·岩溶的平面分区第67-68页
第5章 大独山隧址区三维数值模型第68-85页
   ·水文地质概化模型第68-72页
     ·含水层空间结构概化第68-69页
     ·参数的选择第69-71页
     ·边界条件的概化第71页
     ·降雨入渗第71-72页
   ·三维模型的建立第72-73页
     ·模型的建立第72-73页
   ·模型的检验第73-76页
     ·区域水均衡拟合第73-74页
     ·钻孔拟合第74-75页
     ·渗流场的拟合第75-76页
   ·涌水量预测方案及结果第76-81页
     ·模拟方案第76-78页
     ·涌水量预测结果第78-81页
     ·预测结果对比分析第81页
   ·隧道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第81-85页
     ·预测影响评价第82-84页
     ·水位恢复预测第84-85页
结论第85-87页
致谢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攻读学位期间获取的学术成果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分布式激电仪的设计
下一篇:隧道围岩复杂块体几何建模技术及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