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前言 | 第10-12页 |
2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3-20页 |
·主要材料 | 第13-16页 |
·研究对象 | 第13-15页 |
·纳入标准 | 第13-14页 |
·美国风湿学会诊断标准 ACR | 第13页 |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诊断标准 | 第13-14页 |
·骨关节炎疼痛量表 | 第14页 |
·标准体重计算公式 | 第14页 |
·排除标准 | 第14-15页 |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第15页 |
·等速测试设备 | 第15页 |
·Q 角测量设备 | 第15页 |
·数据采集及分析设备 | 第15页 |
·测试指标的选择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6页 |
·测试前的准备活动 | 第16页 |
·身高体重的测量 | 第16页 |
·等速测试 | 第16-17页 |
·运动模式的选择 | 第17页 |
·角速度的选择 | 第17页 |
·降低测试误差的方法 | 第17页 |
·Q 角的测量 | 第17-20页 |
·测量方法的选择 | 第17-18页 |
·测量体位 | 第18页 |
·测量方法 | 第18-20页 |
·数据收集及统计学分析 | 第20页 |
·数据收集 | 第20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20页 |
4 结果 | 第20-28页 |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 第20页 |
·测试结果 | 第20-28页 |
·峰力矩(PT) | 第20-22页 |
·平均功率(AP) | 第22-24页 |
·总功(TW) | 第24-26页 |
·腘绳肌/股四头肌(H/Q) | 第26-27页 |
·Q 角 | 第27-28页 |
5 分析与讨论 | 第28-31页 |
·健患双侧膝关节峰力矩(PT)的变化特点 | 第28-29页 |
·健患双侧膝关节平均功率(AP)的变化特点 | 第29页 |
·总功(TW)变化特点 | 第29-30页 |
·健患双侧膝关节腘绳肌/股四头肌(H/Q)的变化特点 | 第30页 |
·健患双侧膝关节 Q 角特点 | 第30-31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31页 |
6 结论 | 第31-32页 |
7 建议 | 第32-33页 |
·对骨性关节炎的预防有意义 | 第32页 |
·骨性关节炎后的康复评定 | 第32页 |
·指导对骨性关节炎后的康复锻炼 | 第32-33页 |
附图 | 第33-35页 |
·仪器 | 第33页 |
·知情同意书 | 第33-34页 |
·签字 | 第34页 |
·热身 | 第34页 |
·测试前讲解 | 第34页 |
·测试 | 第34-35页 |
·图像 | 第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文献综述 | 第39-58页 |
文献综述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附:知情同意书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