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页 |
·光学测量手段的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运动目标检测跟踪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差图像法 | 第15页 |
·光流法 | 第15页 |
·基于局部特征匹配的方法 | 第15-16页 |
·基于显式模型的跟踪方法 | 第16页 |
·基于隐式模型的跟踪方法 | 第16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16-18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本文的技术贡献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基于局部特征的运动目标检测 | 第18-38页 |
·引言 | 第18页 |
·靶场目标的局部特征检测方法 | 第18-28页 |
·局部特征基本理论 | 第19-21页 |
·SIFT 局部特征检测算法 | 第21-22页 |
·FAST 局部特征检测算法 | 第22-23页 |
·MSER 局部特征检测算法 | 第23页 |
·SURF 局部特征检测算法 | 第23-24页 |
·局部特征的检测结果 | 第24-28页 |
·基于特征点匹配的差图像运动目标检测 | 第28-37页 |
·背景运动消除的模型参数估计 | 第30-32页 |
·RANSAC 算法解算场景仿射参数 | 第32-34页 |
·利用数字减影法消除像机自身运动 | 第34页 |
·差图像中检测目标 | 第34-35页 |
·基于差图像响应的特征点剔除的改进 | 第35页 |
·基于差图像跟踪的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基于隐式形状模型的目标跟踪定位方法 | 第38-64页 |
·引言 | 第38-39页 |
·基于隐式形状模型的综合检测与分割方法概述 | 第39-48页 |
·基于隐式形状模型的综合检测与分割方法的基本流程 | 第40页 |
·编码表模型 | 第40-42页 |
·样本训练方法 | 第42-43页 |
·建立连续概率投票空间方法 | 第43-44页 |
·目标分类和定位方法 | 第44-45页 |
·自顶而下的目标分割方法 | 第45-46页 |
·基于隐式形状模型的综合检测与分割算法实现和检验结果 | 第46-48页 |
·基于ISM 的检测与分割算法在仿射变换下的定位误差分析 | 第48-56页 |
·R-table 模式广义Hough 变换的旋转不变性讨论 | 第48-49页 |
·隐式形状模型的缩放不变性讨论 | 第49页 |
·隐式形状模型的旋转协变性讨论 | 第49-52页 |
·隐式形状模型在仿射变换下的特性讨论 | 第52-54页 |
·关于ISM 模型中连续投票空间的讨论 | 第54-56页 |
·基于隐式形状模型的总结和改进 | 第56-60页 |
·利用局部特征主方向补偿旋转方法 | 第57页 |
·预先估计分布偏差的补偿法 | 第57-58页 |
·对偶训练扩增训练样本方法 | 第58-59页 |
·利用SIFT 描述子作为局部特征聚类依据 | 第59页 |
·采用有限长度空间分布概率近似来改善算法性能 | 第59-60页 |
·实验结果 | 第60-63页 |
·改进算法实验说明 | 第60-61页 |
·改进算法实验结果 | 第61-62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空基光学测量视频处理系统设计 | 第64-81页 |
·空基光学测量视频处理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 第64-71页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64-66页 |
·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 第66页 |
·总体设计方案 | 第66-71页 |
·软件配置方案 | 第71-76页 |
·系统总体软件方案 | 第72-73页 |
·系统总体通信设计 | 第73-75页 |
·系统通用软件结构设计 | 第75-76页 |
·系统关键模块设计 | 第76-80页 |
·多种检测跟踪技术的调度和综合 | 第76-77页 |
·目标自动检测锁定模块 | 第77-78页 |
·目标自动跟踪判读模块 | 第78-79页 |
·人工引导辅助判读设计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2页 |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 第81页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