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一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一) 公民权理论 | 第12-14页 |
(二) 底线公平理论 | 第14-15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一) 建立精算模型,测算新农保替代率 | 第16-17页 |
(二) 新农保替代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7-18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的政策和实践含义 | 第20-37页 |
一 新农保政策内涵 | 第20-21页 |
二 新农保替代率测评指标 | 第21-26页 |
(一) 新农保的交叉替代率和目标替代率 | 第21页 |
(二) 新农保的合意替代率 | 第21-22页 |
(三) 基础替代率和个人账户替代率 | 第22-26页 |
三 替代率的影响因素 | 第26-37页 |
(一) 影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的直接因素 | 第26-30页 |
1、替代率与缴费年限 | 第26页 |
2、替代率与缴费率 | 第26-28页 |
3、替代率与缴费档次 | 第28页 |
4、替代率与领取养老金年龄 | 第28-29页 |
5、替代率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 第29页 |
6、替代率与养老金收益增长率 | 第29-30页 |
(二) 影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的间接因素 | 第30-37页 |
1、影响缴费率的因素分析 | 第30-34页 |
2、影响赡养率的因素分析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效果 | 第37-42页 |
一 对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影响 | 第38-39页 |
二 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三 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实地研究发现 | 第42-51页 |
一 样本情况描述 | 第42-43页 |
二 研究结果与发现 | 第43-51页 |
(一) 地方政府工作不到位 | 第47-48页 |
(二) 地方财政制约 | 第48页 |
(三) 政策规定限制 | 第48-49页 |
(四) 文化习俗束缚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政策建议 | 第51-56页 |
一 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 | 第51页 |
二 加强政府责任意识,切实推动新农保发展 | 第51-53页 |
(一)政府应承担起财政保障责任 | 第51-52页 |
(二) 政府应加大对养老金的监督和运营 | 第52-53页 |
(三) 政府要加大对新农保制度的宣传力度,形成参保的良好氛围 | 第53页 |
三 在基层设立新农保承办机构,提高制度运行的规范性 | 第53-54页 |
四 加强数据库建设,提高信息化程度 | 第54-55页 |
五 设定养老金收益率,实现基金的增值 | 第55-5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 第56-58页 |
一 总结 | 第56-57页 |
二 讨论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