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私二元法律观到积极权利法律观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一、 序论 | 第5-6页 |
二、 公私二元法律观的兴起 | 第6-13页 |
(一) 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 第7-8页 |
1. 案件背景 | 第7页 |
2. 判决推理 | 第7页 |
3. 分析 | 第7-8页 |
(二) 达特茅斯学院案 | 第8-10页 |
1. 案件背景 | 第8-9页 |
2. 判决推理 | 第9页 |
3. 分析 | 第9-10页 |
(三) 吉朋斯诉奥格登案 | 第10-11页 |
1. 案件背景 | 第10页 |
2. 判决推理 | 第10-11页 |
3. 分析 | 第11页 |
(四) 查尔斯河桥公司诉沃伦桥公司案 | 第11-13页 |
1. 案件背景 | 第11-12页 |
2. 判决推理 | 第12页 |
3. 分析 | 第12-13页 |
三、 公私二元观的衰落 | 第13-16页 |
(一) 洛克纳诉纽约州案 | 第13-14页 |
1. 案件背景 | 第13页 |
2. 判决推理 | 第13-14页 |
3. 分析 | 第14页 |
(二) 西海岸旅馆案 | 第14-16页 |
1. 案件背景 | 第14-15页 |
2. 判决推理 | 第15页 |
3. 分析 | 第15-16页 |
四、 罗斯福二次权利革命与积极权利观的兴起 | 第16-19页 |
(一) 公私二元观与积极权利观之比较 | 第16-17页 |
(二) 布朗诉托贝卡教育委员会案 | 第17-19页 |
1. 案件背景 | 第17页 |
2. 判决推理 | 第17页 |
3. 分析 | 第17-19页 |
五、 对两种法律观的理论解释 | 第19-23页 |
(一) 庞德的法律现实主义理论 | 第19-21页 |
(二) 韦伯的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理论 | 第21-23页 |
六、 结论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5页 |
谢辞 | 第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