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新时期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7页
目录第7-10页
绪论第10-16页
第一章 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历史意蕴及现实意义第16-26页
 第一节 师生关系的历史分析及其意义第16-18页
  一、师生关系的历史分析第16-17页
  二、师生关系的历史意义第17-18页
 第二节 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科学内涵第18-22页
  一、“和谐”的涵义第18-19页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界定第19-22页
 第三节 新时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第22-26页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第22-23页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23页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改善师生关系的现实需要第23页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前提第23-24页
  五、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健全和完善大学生人格的重要力量第24页
  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和谐思想的要求第24-26页
第二章 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分析第26-36页
 第一节 调查的基本情况介绍第26页
  一、调查目的第26页
  二、调查方式第26页
  三、调查对象第26页
 第二节 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的现实表现第26-31页
  一、师生交流的场合第26-27页
  二、师生交流的方式第27-28页
  三、师生交流的内容第28页
  四、对教师知识权威的认同第28-29页
  五、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第29-30页
  六、师生的角色期待第30页
  七、当前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第30-31页
 第三节 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第31-36页
  一、高校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冷淡化第32-33页
  二、高校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被弱化第33-34页
  三、高校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不和谐第34页
  四、高校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较单一第34-35页
  五、高校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第35-36页
第三章 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的成因分析第36-44页
 第一节 社会因素第36-38页
  一、市场经济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第36-37页
  二、信息技术发达带来的困惑第37页
  三、社会现实与社会问题带来的影响第37-38页
 第二节 学校因素第38-40页
  一、高校扩招给师生关系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第38页
  二、高校课程安排与设置的特性对师生关系的限制第38-39页
  三、不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师生关系不和谐的根源之一第39页
  四、高校软件硬件设备不足增加了师生交往的难度第39-40页
 第三节 师生自身的因素第40-44页
  一、教师方面第40-41页
  二、学生方面第41-42页
  三、师生关系方面第42-44页
第四章 新时期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第44-54页
 第一节 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第44-45页
  一、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第44页
  二、形成有利于弘扬师德的舆论氛围第44-45页
 第二节 加强高校管理,为师生交往提供保障第45-47页
  一、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第45页
  二、改变旧的师生管理模式,健全教师评价机制第45-46页
  三、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师生交流提供平台第46-47页
 第三节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共发展第47-50页
  一、合理安排时间,教学与科研双赢第47-48页
  二、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树立平等观念第48-49页
  三、转变教师角色,提高自身的威信第49-50页
  四、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达到育人又育己第50页
 第四节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交流第50-54页
  一、学生要加强自我学习能力第50-51页
  二、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第51页
  三、学生要加强自我约束能力第51-52页
  四、学生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第52页
  五、学生应当尊重、理解和支持教师第52-53页
  六、学生要主动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交流第53-54页
结论第54-56页
附录1第56-60页
附录2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66-68页
致谢第68-70页
个人简历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法人治理结构的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