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工程背景 | 第10-15页 |
| ·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 ·大跨度公铁两用板—桁组合结构斜拉桥应用中的问题 | 第12-13页 |
| ·FFW大桥工程概况 | 第13-15页 |
| ·本文研究的必要性 | 第15-16页 |
| ·国内外常用的局部分析方法 | 第16-19页 |
| ·子模型法 | 第16-18页 |
| ·直接建模法 | 第18-19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计算方法 | 第20-30页 |
| 前言 | 第20页 |
| ·全桥空间有限元分析 | 第20-21页 |
| ·局部有限元模型 | 第21-25页 |
| ·FFW大桥关键部位的选取 | 第22-24页 |
| ·局部模型截取范围和原则 | 第24页 |
| ·材料参数 | 第24页 |
| ·单元类型选择 | 第24-25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5页 |
| ·荷载工况 | 第25-28页 |
| ·边界条件的施加方法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公路桥面系SJ1-SJ2节段局部分析 | 第30-44页 |
| ·公路桥面系关键部位SJ1-SJ2结构构造 | 第30-32页 |
| ·公路桥面系SJ1-SJ2节段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2-33页 |
| ·恒载作用下计算结果 | 第33-37页 |
| ·桥面板 | 第33页 |
| ·结点横梁 | 第33-35页 |
| ·节间横梁 | 第35页 |
| ·上弦杆 | 第35-36页 |
| ·中纵梁 | 第36-37页 |
| ·边纵梁 | 第37页 |
| ·活载作用下疲劳应力幅分析 | 第37-39页 |
| ·恒载+活载作用下计算结果 | 第39-43页 |
| ·桥面板 | 第39-40页 |
| ·结点横梁 | 第40页 |
| ·节间横梁 | 第40-41页 |
| ·上弦杆 | 第41页 |
| ·中纵梁 | 第41-42页 |
| ·边纵梁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轨道交通桥面系XJ1-XJ2节段局部分析 | 第44-56页 |
| ·轨道交通桥面系关键部位XJ1-XJ2结构构造 | 第44-46页 |
| ·轨道交通桥面系XJ1-XJ2节段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6-47页 |
| ·恒载作用下计算结果 | 第47-50页 |
| ·桥面板 | 第47页 |
| ·结点横梁 | 第47-48页 |
| ·节间横梁 | 第48-49页 |
| ·下弦杆 | 第49-50页 |
| ·中纵梁 | 第50页 |
| ·活载作用下疲劳应力幅分析 | 第50-52页 |
| ·恒载+活载作用下计算结果 | 第52-55页 |
| ·桥面板 | 第52页 |
| ·结点横梁 | 第52-53页 |
| ·节间横梁 | 第53-54页 |
| ·下弦杆 | 第54页 |
| ·中纵梁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主桁关键结点局部分析 | 第56-81页 |
| 前言 | 第56页 |
| ·斜拉索锚拉结点SJ1局部分析 | 第56-69页 |
| ·主桁关键部位斜拉索锚拉结点SJ1结构构造 | 第56页 |
| ·斜拉索锚拉结点SJ1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6-58页 |
| ·恒载作用下结点SJ1计算结果 | 第58-63页 |
| ·活载作用下疲劳应力幅分析 | 第63-64页 |
| ·恒载+活载作用下结点SJ1计算结果 | 第64-68页 |
| ·结点SJ1分析结论 | 第68-69页 |
| ·下弦结点XJ1局部分析 | 第69-80页 |
| ·主桁关键部位下弦结点XJ1结构构造 | 第69页 |
| ·下弦结点XJ1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69-70页 |
| ·恒载作用下结点XJ1计算结果 | 第70-74页 |
| ·活载作用下疲劳应力幅分析 | 第74-75页 |
| ·恒载+活载作用下结点XJ1计算结果 | 第75-79页 |
| ·结点XJ1分析结论 | 第79-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4页 |
| ·结论 | 第81-83页 |
| ·展望 | 第83-84页 |
| 附录1 公路桥面系SJ1-SJ2节段相关构件应力云图 | 第84-87页 |
| 附录2 铁路桥面系XJ1-XJ2节段相关构件应力云图 | 第87-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