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地学传感器网络 | 第9-12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各章节安排 | 第11-12页 |
第二章 从地理信息系统走向地理信息科学 | 第12-15页 |
·地理信息系统的三种视角 | 第12-13页 |
·地理信息科学 | 第13-15页 |
第三章 基于 GIS 的无线汇聚节点提取 | 第15-22页 |
·使用无线传感器节点作为新型观测手段的优势 | 第15-16页 |
·使用 GIS 辅助完成汇聚节点的提取过程的优点 | 第16页 |
·汇聚节点提取过程 | 第16-22页 |
·实验仿真数据 | 第16-17页 |
·汇聚节点提取过程 | 第17-22页 |
第四章 特征点提取 | 第22-27页 |
·以数据为中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 | 第22-23页 |
·无线节点布设中的实验评估 | 第23页 |
·特征节点提取过程 | 第23-27页 |
·分割子区域的最小外接矩形 | 第23-24页 |
·选择子区域的中心节点 | 第24页 |
·选择自区域的特征节点 | 第24-25页 |
·实验评估结果 | 第25-27页 |
第五章 基于 ARCGIS 的 MESHAP 节点的布设分析 | 第27-35页 |
·通视分析 | 第27-32页 |
·分析区域三位侧视图 | 第27-28页 |
·三维俯视图 | 第28-29页 |
·视域分析 | 第29-32页 |
·实验对比与结果分析 | 第32-35页 |
·实验条件 | 第32-35页 |
第六章 支持网络拓扑可变的 PDT 算法仿真与分析 | 第35-54页 |
·仿真软件 NS2 | 第35-36页 |
·无线网络 MST 拓扑的自动构建 | 第36-38页 |
·引述 | 第36页 |
·PDT算法过程 | 第36-38页 |
·无线网络的 MST 拓扑结构 | 第38页 |
·NS2 仿真实验过程 | 第38-44页 |
·网络初始视图 | 第38-39页 |
·构建 MST 树的一个分支 0-1-2-3-4-6-7-8 的过程 | 第39-40页 |
·MST树的一个分支 8-0 数据回传过程 | 第40-41页 |
·构建 MST 树的一个分支 0-2-9 的过程 | 第41页 |
·MST树的一个分支 9-0 数据回传过 | 第41-42页 |
·构建 MST 树的一个分支 0-1-3-4-5 的过程 | 第42-43页 |
·MST树的一个分支 5-0 数据回传过 | 第43页 |
·MST树 3 个分支的网络拓扑构建图 | 第43-44页 |
·由于节点的移动导致网络拓扑发生改变 | 第44-51页 |
·构建新 MST 树的一个分支 0-2-3-4-6-7-8 的过程 | 第44-45页 |
·新 MST 树的一个分支 8-0 数据回传过程 | 第45-46页 |
·构建新 MST 树的一个分支 0-2-3-5 的过程 | 第46-47页 |
·新 MST 树的一个分支 5-0 数据回传过程 | 第47-48页 |
·构建新 MST 树的一个分支 0-9 的过程 | 第48页 |
·新 MST 树的一个分支 9-0 数据回传过程 | 第48-49页 |
·构建新 MST 树的一个分支 0-1 的过程 | 第49页 |
·新 MST 树的一个分支 1-0 数据回传过程 | 第49-50页 |
·新 MST 树 4 个分支的网络拓扑构建图 | 第50页 |
·汇聚节点移动图 | 第50-51页 |
·数据汇聚及压缩过程 | 第51-53页 |
·拓扑结构发生变化之前 | 第51页 |
·拓扑结构发生变化之后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七章 面向空间拓扑结构变化的动态最优路径设计 | 第54-64页 |
·引言 | 第5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54-55页 |
·分布式计算 | 第55-58页 |
·交通网络的分解过程 | 第56-57页 |
·仿真实验设备 | 第57页 |
·仿真实验过程与对比结果 | 第57-58页 |
·算法仿真过程 | 第58-59页 |
·实时交通流量模拟 | 第58页 |
·最优路径动态选择解决思路 | 第58-59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9-62页 |
·实验运行结果及分析对比分析 | 第59-61页 |
·静态与动态路径选择结果对比分析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加的项目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