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3页 |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0-12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二) 论文技术路线图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经济增长质量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13-20页 |
一、经济增长质量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一) 关于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研究 | 第13-14页 |
(二) 关于经济增长质量判断标准的研究 | 第14-15页 |
(三) 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与测度研究 | 第15-16页 |
(四) 已有研究的评述 | 第16页 |
二、经济增长质量与贫困缓解之间的关系 | 第16-17页 |
三、贫困县经济增长质量含义的界定 | 第17-20页 |
(一) 经济增长的持续与稳定状况 | 第18页 |
(二) 产业结构的优化状况 | 第18页 |
(三) 经济增长的利贫状况 | 第18-19页 |
(四) 经济增长中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 第19-20页 |
第三章 霍邱县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 | 第20-34页 |
一、霍邱县经济增长现状描述 | 第20-23页 |
(一) 霍邱县GDP增长与农民收入增长不同步状况 | 第20-21页 |
(二) 霍邱县政府和农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状况 | 第21页 |
(三) 霍邱县以工业化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状况 | 第21-22页 |
(四) 霍邱县财政收支结构状况 | 第22-23页 |
二、霍邱县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3-24页 |
三、霍邱县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 第24-31页 |
(一)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24-25页 |
(二)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选取 | 第25-30页 |
(三)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0-31页 |
四、实证分析 | 第31-32页 |
五、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第四章 霍邱县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34-38页 |
一、自然资源因素 | 第34页 |
二、经济政策因素 | 第34-36页 |
(一) 霍邱县产业结构的比例不合理 | 第34-35页 |
(二) 农村金融体系发展落后 | 第35-36页 |
三、社会政策因素 | 第36-38页 |
(一) 经济增长成果分配不均 | 第36-37页 |
(二) 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提高霍邱县经济增长质量的政策支持研究 | 第38-44页 |
一、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 | 第38-39页 |
(一) 用绿色GDP指标衡量霍邱县经济增长水平 | 第38页 |
(二) 加大霍邱县的生产要素参与市场交换的力度 | 第38-39页 |
二、调整和优化经济政策 | 第39-42页 |
(一) 调整和优化霍邱县产业结构 | 第39-40页 |
(二) 完善霍邱县融资体系 | 第40-42页 |
三、完善社会政策措施 | 第42-44页 |
(一) 提高贫困人口获取收入的能力 | 第42页 |
(二) 加大“参与式”扶贫模式中贫困群体的参与力度 | 第42页 |
(三) 合理地对经济增长的成果进行再分配 | 第42页 |
(四) 加大劳务输出力度 | 第42-43页 |
(五) 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环境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录:专家评议表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