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金属矿床(总论)论文

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有色、贵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预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选题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第13页
   ·研究现状第13-17页
     ·工作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3-14页
     ·成矿系列第14-16页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第16-17页
     ·成矿预测研究现状第17页
   ·主要研究思路第17-18页
   ·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第18-19页
   ·主要研究成果及认识第19-21页
第2章 成矿区域地质背景第21-42页
   ·区域地层第22-26页
     ·前寒武系第22-24页
     ·中生界第24-26页
     ·新生界第26页
   ·区域构造第26-31页
     ·北东向断裂构造第26-30页
     ·北西向断裂构造第30页
     ·其它方向断裂构造第30页
     ·褶皱构造第30-31页
   ·区域岩浆岩第31-33页
     ·侵入岩第31-32页
     ·火山岩第32-33页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第33-35页
     ·地层、岩浆岩密度特征第33页
     ·地层、岩浆岩磁性特征第33-34页
     ·布格重力异常特征第34页
     ·地球物理异常概述及异常分区第34-35页
   ·区域地球化学特证第35-40页
     ·不同地质体中元素的分布特征第35-39页
     ·元素区域分布特征第39页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的分布特点第39-40页
   ·区域矿产特征第40-42页
第3章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大陆动力学演化第42-76页
   ·侵入岩特征第42-55页
     ·晚二叠世侵入岩特征第42-46页
     ·晚侏罗世侵入岩特征第46-51页
     ·早白垩世侵入岩第51-55页
   ·火山岩特征第55-70页
     ·塔木兰沟期火山岩特征第55-59页
     ·满克头鄂博期火山岩特征第59-64页
     ·玛尼吐期火山岩特征第64-67页
     ·白音高老期火山岩特征第67-70页
   ·大陆动力学演化第70-76页
     ·新太古代—中元古代早期陆核形成及发展演化第71-72页
     ·新元古代-早三叠世古亚洲洋弧盆体系形成演化第72-74页
     ·中三叠世以来滨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演化第74-76页
第4章 典型矿床研究第76-103页
   ·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床第76-82页
     ·矿区地质特征第76-77页
     ·矿床地质特征第77-80页
     ·流体包裹体特征第80-81页
     ·稳定同位素特征第81页
     ·矿床成因模式第81-82页
   ·甲乌拉-查干布拉根银铅锌矿床第82-89页
     ·矿区地质特征第82-84页
     ·矿床地质特征第84-87页
     ·流体包裹体研究第87-88页
     ·稳定同位素特征第88页
     ·矿床成因模式第88-89页
   ·哈拉胜格拉陶勒盖铅锌矿床第89-95页
     ·矿区地质特征第89-92页
     ·矿床地质特征第92-94页
     ·流体包裹体研究第94页
     ·稳定同位素特征第94-95页
     ·矿床成因第95页
   ·额仁陶勒盖银(锰)矿床第95-99页
     ·矿区地质特征第95-96页
     ·矿床地质特征第96-97页
     ·流体包裹体研究第97-98页
     ·稳定同位素特征第98-99页
     ·矿床成因模式第99页
   ·大坝铜、金矿点第99-103页
     ·矿区地质特征第99-100页
     ·矿床地质特征第100-103页
第5章 区域成矿规律和成矿系列研究第103-121页
   ·矿床的时间分布规律第103-105页
     ·成矿时代第103-104页
     ·成矿时代演化规律第104-105页
   ·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第105-107页
     ·得尔布干深断裂对本区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第105页
     ·加里东期基底构造层变质杂岩是本区重要的矿源层第105页
     ·成矿亚带的空间分布第105-106页
     ·成矿亚带的成因第106-107页
   ·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规律第107-113页
     ·硫同位素第107-108页
     ·铅同位素第108-109页
     ·氢-氧同位素第109-110页
     ·均一温度第110-111页
     ·成矿压力及成矿深度第111-112页
     ·小结第112-113页
   ·矿床成矿系列和区域成矿模式第113-121页
     ·矿床成矿系列第113-117页
     ·区域成矿模式第117-121页
第6章 成矿预测第121-144页
   ·区域控矿因素第121-128页
     ·地层与成矿的关系第121-122页
     ·岩浆岩与成矿关系第122-124页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第124-125页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与成矿的关系第125页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的关系第125-127页
     ·剥蚀程度与成矿的关系第127-128页
   ·主攻矿种及主攻矿床成因类型第128页
     ·主攻矿种第128页
     ·主攻矿床类型第128页
   ·主要类型矿床的找矿标志第128-130页
     ·斑岩型铜钼矿床第128-129页
     ·浅成低温热液型铅、锌、银矿床第129-130页
   ·成矿预测第130-144页
     ·成矿靶区第131-138页
     ·成矿预测区第138-140页
     ·成矿远景区第140-143页
     ·预测效果第143-144页
结论第144-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8页
 A. 普通图书第146-147页
 B. 学位论文第147页
 C. 期刊中析出的文献第147-157页
 D. 内部资料第157-158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8-159页
作者简介第159-160页
致谢第160-161页
图版及说明第161-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空间自相关法的微动勘探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9,10-二苯乙烯基蒽衍生物聚集诱导发光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