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流感简介 | 第11-13页 |
·病原 | 第11-12页 |
·A型流感病毒的宿主 | 第12页 |
·猪的混合器作用 | 第12-13页 |
·2009/H1N1流感 | 第13-15页 |
·2009/H1N1流感的暴发 | 第13页 |
·2009/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特征 | 第13-14页 |
·2009/H1N1对其它动物的感染性 | 第14-15页 |
·猪流感 | 第15-17页 |
·免疫系统 | 第17-18页 |
2. 猪源和人源2009/H1N1流感病毒毒力比较研究 | 第18-27页 |
·前言 | 第18-1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7页 |
·材料 | 第19-23页 |
·细胞 | 第19页 |
·病毒株 | 第19页 |
·鸡胚 | 第19页 |
·小鼠 | 第19-20页 |
·红细胞 | 第20页 |
·细胞培养相关试剂 | 第20-21页 |
·血凝试验(HA)相关试剂 | 第21页 |
·RNA提取相关试剂 | 第21页 |
·相关酶试剂 | 第21页 |
·ELISA试剂盒 | 第21页 |
·主要设备 | 第21-22页 |
·引物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7页 |
·RNA抽提的试剂和器材的DEPC处理 | 第23页 |
·细胞培养 | 第23页 |
·病毒增殖 | 第23页 |
·0.8%红细胞的制备 | 第23-24页 |
·红细胞凝集(HA)试验 | 第24页 |
·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_(50))试验 | 第24页 |
·病毒株对小鼠半数致死量(MLD_(50))的测定 | 第24页 |
·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试验 | 第24-25页 |
·病毒株对小鼠的感染实验及体重变化 | 第25页 |
·病毒株感染小鼠的病理变化及肺脏炎性因子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病毒株感染小鼠肺脏病毒滴度的测定 | 第25-26页 |
·NC-9和GD-34感染PAM细胞后的增殖情况 | 第26页 |
·NC-9和GD-34感染PAM细胞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9页 |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27-28页 |
·流感病毒株TCID_(50)测定结果 | 第27-28页 |
·流感病毒株MLD_(50)测定结果 | 第28页 |
·感染小鼠的体重变化规律 | 第28-29页 |
·感染小鼠的肺部排毒规律 | 第29-30页 |
·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的临床症状 | 第30-31页 |
·H1N1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后肺脏病理学变化 | 第31-32页 |
·BALB/c小鼠感染H1N1流感病毒后肺脏细胞因子的变化 | 第32-37页 |
·IL-1β的变化 | 第33-34页 |
·IL-6的变化 | 第34页 |
·IL-10的变化 | 第34-35页 |
·IL-12的变化 | 第35-36页 |
·IFN-γ的变化 | 第36页 |
·TNF-α的变化 | 第36-37页 |
·H1N1流感病毒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37-38页 |
·NC-9和GD-34体外生物学特性比较 | 第38-40页 |
·NC-9和GD-34感染BALB/c小鼠后体重变化比较 | 第38-39页 |
·NC-9和GD-34感染BALB/c小鼠后肺脏病理变化比较 | 第39-40页 |
·NC-9和GD-34对猪肺泡巨噬细胞(PAM)的感染性 | 第40-49页 |
·NC-9和GD-34的增殖实验 | 第40页 |
·NC-9和GD-34感染PAM细胞后细胞因子的变化 | 第40-49页 |
·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变化 | 第41-44页 |
·抗病毒相关细胞因子变化 | 第44-45页 |
·凋亡相关细胞因子变化 | 第45-47页 |
·细胞黏附分子变化 | 第47-49页 |
4 讨论 | 第49-53页 |
·2009/H1N1流感病毒由人向猪传播证据 | 第49-50页 |
·2009/H1N1流感病毒猪源毒株毒力增强 | 第50-52页 |
·2009/H1N1流感病毒导致宿主细胞因子变化分析 | 第50-51页 |
·2009/H1N1流感病毒毒力增强关键位点分析 | 第51-52页 |
·2009/H1N1猪源病毒与SIV感染PAM后细胞因子检测 | 第52页 |
·2009/H1N1流感病毒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 第52-53页 |
5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发表文章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