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钢筋混凝土构件锈蚀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 第11-13页 |
·钢筋锈蚀的原理 | 第11-12页 |
·钢筋锈蚀的影响因素 | 第12页 |
·锈蚀程度的检测 | 第12-13页 |
·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锈蚀构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 第13-14页 |
·锈蚀构件钢筋的力学性能 | 第14页 |
·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粘结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抗弯承载力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抗剪承载力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抗压承载力的研究现状 | 第17页 |
·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变形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本文研究的适用条件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局部粘结退化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分析 | 第21-40页 |
·引言 | 第21页 |
·研究范围和基本假定 | 第21-23页 |
·研究范围 | 第21页 |
·基本假定 | 第21-23页 |
·局部无粘结梁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23-32页 |
·完好梁与局部无粘结梁的对比 | 第23-25页 |
·局部无粘结梁的变形协调条件 | 第25-26页 |
·局部无粘结梁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26-30页 |
·实验验证 | 第30-32页 |
·局部粘结退化梁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32-38页 |
·局部粘结退化梁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32-34页 |
·粘结完好时受拉纵筋内力Fs 的计算 | 第34-35页 |
·实验验证 | 第35-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局部粘结退化钢筋混凝土梁变形分析 | 第40-56页 |
·引言 | 第40-41页 |
·研究范围和基本假定 | 第41-42页 |
·研究范围 | 第41页 |
·基本假定 | 第41-42页 |
·完好梁的变形计算模型 | 第42-47页 |
·完好梁变形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2-44页 |
·完好梁变形计算模型的准确性 | 第44-47页 |
·局部无粘结梁的变形计算模型 | 第47-48页 |
·局部无粘结梁变形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7页 |
·局部无粘结梁变形计算模型的准确性 | 第47-48页 |
·局部粘结退化梁的变形计算模型 | 第48-51页 |
·局部粘结退化梁变形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8-50页 |
·局部粘结退化梁变形计算模型的准确性 | 第50-51页 |
·局部粘结退化连续梁变形计算模型初探 | 第51-54页 |
·本节工作说明 | 第51-52页 |
·完好连续梁变形计算模型初探 | 第52-53页 |
·局部无粘结连续梁变形计算模型初探 | 第53-54页 |
·局部粘结退化连续梁变形计算模型初探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局部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及变形计算软件设计 | 第56-66页 |
·引言 | 第56页 |
·抗弯承载力计算程序设计 | 第56-59页 |
·本节工作说明 | 第56-57页 |
·混凝土本构关系参数的确定 | 第57页 |
·无粘结区受拉纵筋位置混凝土纤维应变ε_(ct) 的计算 | 第57-58页 |
·局部无粘结梁抗弯承载力的计算 | 第58页 |
·粘结完好时受拉纵筋拉力F_s 的计算 | 第58-59页 |
·变形计算程序设计 | 第59-60页 |
·本节工作说明 | 第59页 |
·矩阵类的编写 | 第59页 |
·point 类的编写 | 第59-60页 |
·member 类的编写 | 第60页 |
·structure 类的编写 | 第60页 |
·界面设计 | 第60-64页 |
·本节工作说明 | 第60-61页 |
·主窗口设计 | 第61页 |
·基本信息输入窗口设计 | 第61-62页 |
·锈蚀情况输入窗口设计 | 第62-63页 |
·荷载形式输入窗口设计 | 第63-64页 |
·变形计算窗口设计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小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66-67页 |
·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73-76页 |
附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