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一、 导言 | 第11-16页 |
(一)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二、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概述 | 第16-28页 |
(一)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历史渊源 | 第16-17页 |
(二)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17-20页 |
1. 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 第18页 |
2.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 第18-19页 |
3. 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 第19页 |
4. 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 第19-20页 |
(三)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民生价值 | 第20-28页 |
1. 民生的内涵 | 第20-22页 |
2. 改善民生的意义 | 第22-25页 |
3.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改善民生的的关系 | 第25-28页 |
三、 我国民生问题的现状及成因 | 第28-41页 |
(一) 民生问题现状 | 第28-36页 |
1. 劳动就业问题 | 第30-31页 |
2. 收入分配问题 | 第31-32页 |
3. 教育问题 | 第32-33页 |
4. 医疗问题 | 第33页 |
5. 住房问题 | 第33-34页 |
6. 社会保障问题 | 第34-35页 |
7. 生态环境和事故安全问题 | 第35-36页 |
(二) 民生问题的成因 | 第36-41页 |
1.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素 | 第36-37页 |
2. 发展观因素 | 第37页 |
3. 社会保障因素 | 第37-39页 |
4. 心理因素 | 第39-41页 |
四、 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第41-47页 |
(一)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改善民生的基础 | 第41-42页 |
(二) 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改善民生的基本原则 | 第42页 |
(三) 完善民生法制建设是改善民生的保障 | 第42-43页 |
(四) 加快社会事业建设是改善民生的关键 | 第43-47页 |
1. 解决劳动就业问题 | 第43-44页 |
2.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 第44页 |
3. 促进教育公平 | 第44-45页 |
4. 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 第45页 |
5. 改善住房条件 | 第45-46页 |
6. 提供优质的社会公共服务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论文发表与科研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