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太阳池热泵技术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太阳池热泵技术概述及应用价值 | 第8页 |
| ·国外的研究状况 | 第8-12页 |
| ·国内的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 ·太阳池热泵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2 盐梯度太阳池的物理模型 | 第16-22页 |
| ·盐梯度太阳池的物理模型 | 第16-20页 |
| ·控制方程 | 第17-19页 |
| ·太阳池的热稳定性模型 | 第19-20页 |
| ·太阳池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3 应用有限差分法研究太阳池池内的瞬态传热过程 | 第22-38页 |
| ·有限差分方法简述 | 第22-24页 |
| ·有限差分模型的建立 | 第24-28页 |
| ·有限差分模型的要点 | 第24页 |
| ·有限差分模型的建立 | 第24-28页 |
| ·参数计算公式 | 第28-30页 |
| ·大气温度 | 第28页 |
| ·土壤温度 | 第28-29页 |
| ·物性参数 | 第29-30页 |
| ·数值模拟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30-35页 |
| ·输入参数 | 第30-31页 |
| ·数值模拟结果 | 第31-32页 |
| ·太阳池内的温度分布 | 第32-34页 |
| ·改变LCZ厚度对太阳池储热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太阳池的提热系统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4 提热对太阳池性能的影响 | 第38-47页 |
| ·恒定条件下太阳池的蓄热性能 | 第38-39页 |
| ·不同条件下提热对太阳池性能的影响 | 第39-43页 |
| ·不同的NCZ厚度对太阳池储热层温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 ·不同的提热量对太阳池储热层温度的影响 | 第40-42页 |
| ·不同的提热量下太阳池的热损 | 第42-43页 |
| ·不同的提热量下太阳池吸收的能量 | 第43页 |
| ·改变提热位置对太阳池性能的影响 | 第43-46页 |
| ·NCZ提热的理想换热情况 | 第44-46页 |
| ·NCZ提热与LCZ提热的对比 | 第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5 太阳池热泵的模拟计算 | 第47-57页 |
| ·概述 | 第47-49页 |
| ·太阳池热泵供热系统的特点 | 第49-50页 |
| ·可切换的双热源太阳池热泵 | 第50-51页 |
| ·可切换的双热源太阳能热泵的运行控制策略 | 第51-52页 |
| ·太阳池热泵性能的模拟计算 | 第52-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6 太阳池热泵的经济性分析 | 第57-60页 |
| ·稳定性分析比较 | 第57页 |
| ·节能性分析比较 | 第57页 |
| ·环保性分析比较 | 第57-58页 |
| ·与用平板型集热器提供热源比较 | 第58页 |
| ·与燃煤锅炉的比较 | 第58-59页 |
| ·应用前景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