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4页 |
| ·引言 | 第15-17页 |
| ·现象及其原因 | 第15-16页 |
| ·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 第16-17页 |
| ·摆振研究概况 | 第17-20页 |
| ·摆振控制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 ·摆振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摆振影响因素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 第22-23页 |
| ·摆振的主动控制和半主动控制研究 | 第23页 |
| ·摆振非线性反馈控制的分岔分析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起落架摆振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基础 | 第24-39页 |
| ·基本概念 | 第24-28页 |
| ·动力学系统 | 第24-25页 |
| ·相图及其拓扑等价 | 第25-27页 |
| ·特征值和平衡点的稳定性 | 第27-28页 |
| ·极限环及其稳定性 | 第28页 |
| ·非线性动力学分岔理论简介 | 第28-37页 |
| ·分岔定义 | 第29-31页 |
| ·分岔的分类 | 第31-33页 |
| ·基于拟弧长延拓算法的数值分析 | 第33-34页 |
| ·解曲线的追踪——拟弧长算法 | 第34-35页 |
| ·分岔点的数值定位 | 第35-36页 |
| ·确定分岔方向 | 第36-37页 |
| ·摆振现象的非线性理论分析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起落架摆振模型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39-83页 |
| ·起落架摆振影响因素 | 第39-40页 |
| ·考虑扭转和轮胎侧向自由度的摆振模型 | 第40-53页 |
| ·标称值 | 第44-46页 |
| ·机轮稳定距对摆振稳定性的影响 | 第46-49页 |
| ·支柱扭转阻尼对摆振稳定性的影响 | 第49-51页 |
| ·支柱扭转刚度对摆振稳定性的影响 | 第51-53页 |
| ·考虑支柱侧向柔性的摆振模型 | 第53-74页 |
| ·标称值 | 第56-57页 |
| ·支柱前倾角对摆振稳定性的影响 | 第57页 |
| ·支柱扭转阻尼对摆振稳定性的影响 | 第57-62页 |
| ·支柱扭转刚度对摆振稳定性的影响 | 第62-65页 |
| ·支柱侧向阻尼对摆振稳定性的影响 | 第65-67页 |
| ·支柱侧向刚度对摆振稳定性的影响 | 第67-71页 |
| ·机轮稳定距对摆振稳定性的影响 | 第71-74页 |
| ·具有非线性减摆器的摆振模型及算例分析 | 第74-81页 |
| ·具有库仑摩擦、线性项和二次项阻尼减摆器模型 | 第74-75页 |
| ·非线性减摆器模型分岔分析 | 第75-77页 |
| ·运输一机算例分析 | 第77-79页 |
| ·农林一机算例分析 | 第79-81页 |
| ·小结 | 第81-83页 |
| 第四章 起落架摆振主动控制 | 第83-115页 |
| ·引言 | 第83-86页 |
| ·摆振动力学分析模型和控制目标 | 第83-84页 |
| ·控制原理 | 第84-86页 |
| ·考虑扭转和轮胎侧向自由度摆振模型的主动控制 | 第86-97页 |
| ·Kp 和 Kd 对摆振稳定性影响的综合评估 | 第87-90页 |
| ·Kp 对摆振稳定性的影响 | 第90-93页 |
| ·Kd 对摆振稳定性的影响 | 第93-97页 |
| ·考虑支柱侧向柔性摆振模型的主动控制 | 第97-106页 |
| ·Kp 对摆振稳定性的影响 | 第97-101页 |
| ·Kd 对摆振稳定性的影响 | 第101-106页 |
| ·自适应模糊控制 | 第106-111页 |
| ·直接型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106-107页 |
| ·自适应律的设计 | 第107-109页 |
| ·仿真结果 | 第109-111页 |
| ·小结 | 第111-115页 |
| 第五章 起落架摆振半主动控制 | 第115-132页 |
| ·引言 | 第115-118页 |
| ·磁流变阻尼器模型 | 第115-116页 |
| ·半主动控制算法 | 第116-118页 |
| ·考虑扭转和轮胎侧向自由度摆振模型的半主动控制 | 第118-124页 |
| ·V=100.0 和 Fz=300.0 时的时间历程和频谱图 | 第120-121页 |
| ·V=200.0 和 Fz=300.0 时的时间历程和频谱图 | 第121-123页 |
| ·V=200.0 和 Fz=100.0 时的时间历程和频谱图 | 第123-124页 |
| ·考虑支柱侧向柔性摆振模型的半主动控制 | 第124-129页 |
| ·V=50.0 和 Fz=200.0 时的时间历程和频谱图 | 第124-126页 |
| ·V=100.0 和 Fz=200.0 时的时间历程和频谱图 | 第126-127页 |
| ·V=100.0 和 Fz=100.0 时的时间历程和频谱图 | 第127-128页 |
| ·V=200.0 和 Fz=200.0 时的时间历程和频谱图 | 第128-129页 |
| ·小结 | 第129-132页 |
| 第六章 起落架摆振的非线性反馈控制分岔研究 | 第132-147页 |
| ·分岔控制引言 | 第132-133页 |
| ·霍普夫分岔控制 | 第133-135页 |
| ·平方非线性反馈控制 | 第135-141页 |
| ·考虑扭转和轮胎侧向自由度摆振模型的平方非线性反馈控制 | 第135-138页 |
| ·考虑支柱侧向柔性摆振模型的平方非线性反馈控制 | 第138-141页 |
| ·立方非线性反馈控制 | 第141-146页 |
| ·考虑扭转和轮胎侧向自由度摆振模型的立方非线性反馈控制 | 第141-143页 |
| ·考虑支柱侧向柔性摆振模型立方方非线性反馈控制 | 第143-146页 |
| ·小结 | 第146-147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7-1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0-156页 |
| 致谢 | 第156-157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7-158页 |
| 附录一 | 第158-160页 |
| 附录二 | 第160-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