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PC8321的4CE1接口板卡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论 | 第8-10页 |
·课题背景 | 第8页 |
·本人所做的工作 | 第8-9页 |
·结构安排 | 第9-10页 |
第二章 相关知识介绍 | 第10-23页 |
·E1简介 | 第10-12页 |
·E1基本知识 | 第10页 |
·E1帧结构 | 第10-11页 |
·E1接口标准 | 第11-12页 |
·PCI局部总线概述 | 第12-23页 |
·PCI局部总线的发展历史及发展动态简介 | 第12-13页 |
·PCI局部总线特点 | 第13-15页 |
·PCI总线的工作流程 | 第15-20页 |
·PCI总线传输协议 | 第20-21页 |
·PCI总线配置空间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系统实现方案 | 第23-34页 |
·系统方案比较 | 第23-25页 |
·CPU芯片的选择 | 第25-27页 |
·系统工作原理 | 第27-31页 |
·4CE1接口板卡软件初始化 | 第28-30页 |
·4CE1接口板卡硬件初始化 | 第30-31页 |
·设计目标 | 第31页 |
·系统体系结构介绍 | 第31-34页 |
第四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34-71页 |
·CPU系统的设计 | 第34-36页 |
·复位和时钟电路 | 第34-36页 |
·存储器设计 | 第36-44页 |
·SDRAM设计 | 第37-41页 |
·FLASH Memory设计 | 第41-43页 |
·EEPROM设计 | 第43-44页 |
·QUICC引擎的设置 | 第44-50页 |
·QUICC Engine技术 | 第44-45页 |
·MPC8321的QUICC Engine | 第45-46页 |
·MPC8321中的UCCs | 第46-48页 |
·QUICC Engine与CE1模块的连接 | 第48-50页 |
·IDT82P2281 | 第50-56页 |
·IDT82P2281的性能与特点 | 第50-52页 |
·CE1的TDM侧售号 | 第52-53页 |
·IDT82P2281与CE1接口的连接设计 | 第53-56页 |
·电源设计 | 第56-60页 |
·系统电源需求 | 第56-57页 |
·电源芯片选择 | 第57-60页 |
·系统接口 | 第60-64页 |
·DUART接口设计 | 第60-62页 |
·JTAG接口设计 | 第62-64页 |
·PCI接口模块设计 | 第64-69页 |
·MPC8321的PCI控制器 | 第64-67页 |
·PCI总线的操作规则 | 第67页 |
·PCI模块设计 | 第67-69页 |
·CPLD实现的控制逻辑 | 第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PCB设计 | 第71-77页 |
·PCB中的电磁兼容设计 | 第71页 |
·PCB叠层和布局 | 第71-74页 |
·PCB布线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附录 名词解释与缩略语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