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案例回放及争议焦点 | 第12-13页 |
(一) 案例回放 | 第12页 |
(二) 争议焦点 | 第12-13页 |
二、不纯正不作为犯价值的理性思考 | 第13-22页 |
(一)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概念 | 第13-15页 |
(二)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社会价值思考 | 第15-16页 |
⒈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社会功能思考 | 第15-16页 |
⒉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刑法机能思考 | 第16页 |
(三)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规范价值思考 | 第16-22页 |
⒈不纯正不作为犯结构特征 | 第16-19页 |
⒉不纯正不作为犯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 | 第19-22页 |
三、不纯正不作为犯客观要件符合性 | 第22-37页 |
(一) 行为人负有特定作为义务 | 第23-31页 |
⒈作为义务的特点 | 第23-24页 |
⒉作为义务的地位 | 第24-25页 |
⒊作为义务的来源 | 第25-31页 |
(二) 存在不作为事实 | 第31-33页 |
⒈ 不作为是行为 | 第31-32页 |
⒉不作为的具体内容 | 第32-33页 |
(三) 存在危害结果或危害结果的危险 | 第33页 |
(四) 不作为与危害结果或危害结果的危险具有因果关系 | 第33-36页 |
⒈不纯正不作为犯因果关系存在与否 | 第33-35页 |
⒉不纯正不作为犯因果关系的特点 | 第35-36页 |
(五) 作为可能性 | 第36-37页 |
⒈作为可能性的地位 | 第36页 |
⒉作为可能性的认定 | 第36-37页 |
四、案例评述及立法建议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