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意义及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数值模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研究区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 特色及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水文地质环境背景 | 第18-38页 |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及工程分析 | 第18-21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8页 |
2.1.2 蓄排水工程 | 第18-21页 |
2.2 研究区气候及水文特征 | 第21-23页 |
2.2.1 气象特征 | 第21-22页 |
2.2.2 水文特征 | 第22-23页 |
2.3 研究区地质地貌特征 | 第23-26页 |
2.3.1 地貌特征 | 第23页 |
2.3.2 地质特征 | 第23-26页 |
2.4 研究区水文地质特征 | 第26-36页 |
2.4.1 地下水赋存特征 | 第26-30页 |
2.4.2 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 第30-33页 |
2.4.3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 第33-36页 |
2.5 地下水环境现状分析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水文地质试验及参数 | 第38-51页 |
3.1 抽水试验 | 第38-42页 |
3.2 弥散试验 | 第42-45页 |
3.3 双环试验 | 第45-48页 |
3.4 颗粒分析 | 第48-49页 |
3.5 渗透实验 | 第49-51页 |
第四章 研究区地下水数值模型研究 | 第51-61页 |
4.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数学表达式 | 第51-54页 |
4.2 地下水数值模型的结构 | 第54-56页 |
4.3 数值模型的识别与验证 | 第56-61页 |
4.3.1 高低水池与东西湖地表水均衡分析 | 第56-57页 |
4.3.2 初始流场的确定 | 第57页 |
4.3.3 模型识别的结果 | 第57-60页 |
4.3.4 研究区水均衡与模拟稳定流场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地下水环境影响数值模拟预测与分析 | 第61-77页 |
5.1 地下水水位水量预测分析 | 第61-66页 |
5.1.1 三维地下水流模型预测 | 第61-62页 |
5.1.2 地下水水位水量环境影响分析 | 第62-66页 |
5.2 地下水水质预测分析 | 第66-72页 |
5.2.1 模拟因子的选取 | 第66-67页 |
5.2.2 模拟预测结果 | 第67-71页 |
5.2.3 地下水水质预测分析 | 第71-72页 |
5.3 蓄排水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 | 第72-74页 |
5.3.1 蓄排水工程对地下水水位、水量的影响评价 | 第73页 |
5.3.2 蓄排水工程对地下水水质环境影响评价 | 第73-74页 |
5.4 地下水环境影响的防治保护措施 | 第74-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