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12-20页 |
第一节 实验对象和分组 | 第12-13页 |
第二节 麻醉和体外循环方法 | 第13-14页 |
·麻醉方法 | 第13页 |
·体外循环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 | 第14页 |
·手术方法 | 第14页 |
·术后处理 | 第14页 |
第四节 标本采集与保存 | 第14-15页 |
第五节 炎性因子检测方法 | 第15-19页 |
·目的 | 第15页 |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15-16页 |
·实验准备 | 第16-18页 |
·实验流程 | 第18-19页 |
第六节 统计分析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20-33页 |
第一节 预实验结果 | 第20-22页 |
·预实验患者一般情况 | 第20页 |
·预实验炎性因子检测结果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实验病人围手术期各项指标比较 | 第22-25页 |
·一般情况 | 第22页 |
·手术情况 | 第22页 |
·术后基本生命征 | 第22页 |
·术后心肌损伤和心肺、肾功能变化及预后 | 第22页 |
·病人预后情况 | 第22-25页 |
第三节 实验病人围术期炎性因子变化 | 第25-33页 |
·围手术期炎性因子变化 | 第25-29页 |
·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炎性因子相关性 | 第29页 |
·围手术期CABG组与OPCABG组CKMB、TNI水平的比较 | 第29-33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3-42页 |
第一节 炎症因子对心脏直视手术术后病人的影响 | 第33-40页 |
·炎症因子在围术期的变化 | 第33-38页 |
·炎症因子与心肌损害 | 第38-39页 |
·炎症因子间的相互影响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方法学讨论 | 第40-42页 |
·炎症因子的选择 | 第40页 |
·方法学讨论 | 第40-4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个人简历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