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1章 刑事诉权理论概述 | 第10-22页 |
·诉权的界定 | 第10-15页 |
·诉权的概念 | 第10-12页 |
·诉权的特征 | 第12-13页 |
·诉权的性质 | 第13-14页 |
·诉权的外延 | 第14-15页 |
·刑事诉权的界定 | 第15-22页 |
·刑事诉权的概念 | 第15-17页 |
·刑事诉权的特征 | 第17-18页 |
·刑事诉权的功能 | 第18-19页 |
·刑事诉权与相近概念的关系 | 第19-22页 |
第2章 刑事诉讼中引入诉权理论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 第22-28页 |
·引入诉权理论的必要性 | 第22-25页 |
·以权利制约权力的需要 | 第22-23页 |
·权利救济之所需 | 第23-24页 |
·解决控辩式庭审模式与审前程序的超职权主义的需要 | 第24-25页 |
·引入诉权理论的可行性 | 第25-28页 |
·刑事诉权存在的客观性 | 第25-26页 |
·诉讼观念的转变和新型诉讼理念的尝试 | 第26-28页 |
第3章 刑事诉权的类型——以刑事诉权主体为切入点 | 第28-33页 |
·检察机关的刑事诉权 | 第28-29页 |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诉权 | 第29-31页 |
·被害人的刑事诉权 | 第31-33页 |
第4章 以刑事诉权理论为基础审视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缺陷 | 第33-39页 |
·侦查程序设置上的缺陷 | 第33-34页 |
·当事人诉权保护的缺失 | 第34-35页 |
·检察机关诉权的不足 | 第35-36页 |
·诉讼构造的不完善 | 第36-39页 |
第5章 刑事诉权理论对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立法的启示 | 第39-48页 |
·确立程序性辩护机制和程序性制裁机制 | 第39-41页 |
·建立侦查阶段的司法控制机制,完善诉讼构造 | 第41-43页 |
·扩大起诉裁量权的适用范围,确立量刑建议权 | 第43-44页 |
·扩大起诉裁量权的适用范围 | 第43-44页 |
·确立量刑建议权 | 第44页 |
·增加保护、完善被害人刑事诉权的规定 | 第44-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