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操纵的市场反应检验
第一部分 引论 | 第1-11页 |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思路 | 第8-9页 |
二、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9-11页 |
第二部分 假设提出:基于制度背景的一种框架分析 | 第11-20页 |
一、 市场功能定位 | 第11页 |
二、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 第11-13页 |
三、 市场监管 | 第13-14页 |
四、 发行制度 | 第14-17页 |
五、 退出机制 | 第17页 |
六、 法制环境 | 第17-20页 |
第三部分 初步检验:市场对盈余管理的识别情况 | 第20-60页 |
第一节 盈余管理及现有的经验证据 | 第20-25页 |
一、 盈余管理的内涵与外延 | 第20-22页 |
二、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 | 第22-25页 |
第二节 市场对盈余管理识别情况检验 | 第25-60页 |
一、 文献回顾 | 第25-28页 |
二、 模型选择 | 第28-39页 |
三、 数据与样本 | 第39-41页 |
四、 实证检验结果 | 第41-59页 |
五、 结论 | 第59-60页 |
第四部分 进一步检验:市场对审计意见的反应 | 第60-100页 |
第一节 审计意见概况 | 第60-66页 |
一、 审计意见类型与利润操纵 | 第60-63页 |
二、 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总体特征浅析 | 第63-66页 |
第二节 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检验 | 第66-100页 |
一、 简要文献回顾 | 第67-68页 |
二、 研究设计 | 第68-74页 |
三、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第74-76页 |
四、 实证结果 | 第76-99页 |
五、 结论 | 第99-100页 |
第五部分 结论与建议 | 第100-105页 |
一、 本文的主要研究发现 | 第100-101页 |
二、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不足 | 第101-103页 |
三、 政策建议 | 第103-10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05-110页 |
后记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