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水溶性成分溶出在线检测及动力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0页 |
·丹参水溶性成分提取检测的研究现状 | 第9页 |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9-10页 |
第2章 丹参酚酸研究概况 | 第10-21页 |
·丹参水溶性化学成分及测量对象的确定 | 第10-12页 |
·丹参酚酸药理研究 | 第12-14页 |
·丹参制剂及发展状况 | 第14页 |
·丹参酚酸的提取工艺 | 第14-18页 |
·丹参传统水提工艺比较 | 第14-15页 |
·丹参乙醇回流提取工艺 | 第15-16页 |
·新兴丹参酚酸提取方法比较 | 第16-17页 |
·丹参酚酸传统提取工艺与非传统提取工艺的比较 | 第17-18页 |
·丹参酚酸检测方法及检测原理 | 第18-21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第18-19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9页 |
·比色法 | 第19页 |
·薄层扫描法 | 第19-20页 |
·紫外光纤光谱仪 | 第20-21页 |
第3章 实验方法 | 第21-27页 |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21页 |
·实验原料 | 第21页 |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21-23页 |
·丹参水提溶液紫外吸收检测 | 第23页 |
·丹参颗粒水提固液比确定 | 第23-27页 |
·HR2000光谱仪适用检测范围 | 第23-26页 |
·丹参颗粒水提固液比实验 | 第26-27页 |
第4章 丹参中总酚酸水提工艺研究 | 第27-37页 |
·水提温度对丹参酚酸溶出速率的影响 | 第27-30页 |
·不同温度时丹参颗粒水提实验 | 第27-29页 |
·丹参水提生产温度优化 | 第29-30页 |
·颗粒度对丹参酚酸溶出速率的影响 | 第30-32页 |
·不同颗粒度丹参水提实验 | 第30-31页 |
·丹参水提生产颗粒度优化 | 第31-32页 |
·浸泡对提取过程的影响 | 第32-33页 |
·浸泡实验 | 第32-33页 |
·丹参水提生产中浸泡处理 | 第33页 |
·丹参水提次数分析 | 第33-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5章 丹参酚酸提取动力学模型 | 第37-47页 |
·丹参水提过程 | 第37-39页 |
·渗透阶段 | 第37-38页 |
·溶解阶段 | 第38页 |
·分子扩散阶段 | 第38-39页 |
·提取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9-42页 |
·结合动力学模型分析温度对提取速率的影响 | 第42-44页 |
·动力学模型分析颗粒度对提取速率的影响 | 第44-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6章 紫外光谱仪用于丹参水提生产的展望 | 第47-56页 |
·在线分析装置的特殊要求 | 第47-48页 |
·光纤光谱仪的实验室研究 | 第48-50页 |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48页 |
·分析方法 | 第48页 |
·实验步骤 | 第48页 |
·实验结果 | 第48-50页 |
·光纤光谱仪用于实际生产检测流程 | 第50-51页 |
·数据分析系统优化 | 第51-56页 |
·噪声处理 | 第52-54页 |
·主成分回归 | 第54-5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6-58页 |
·紫外光纤光谱仪在线检测适用范围 | 第56页 |
·丹参水提在线检测工艺条件 | 第56页 |
·丹参提取动力学模型 | 第56页 |
·课题的不足之处和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