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滑坡论文

泾阳南塬黄土滑坡特征及其灾害损失经济评价

前言第1-9页
第一章 泾阳南塬区域地质环境第9-14页
 1.1 自然地理概况第9-10页
  1.1.1 地形地貌第9-10页
  1.1.2 气候特征第10页
 1.2 地层结构特征第10-12页
 1.3 水文地质条件第12-14页
  1.3.1 地表水第12-13页
  1.3.2 地下水第13-14页
第二章 泾阳南塬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第14-20页
 2.1 黄土的物质成分第14-15页
  2.1.1 粒度成分第14页
  2.1.2 矿物成分第14页
  2.1.3 化学成分第14-15页
 2.2 泾阳南塬黄土的物理性质第15页
 2.3 泾阳南塬黄土的水理性质第15-17页
  2.3.1 黄土的稠度第15-16页
  2.3.2 黄土的渗透性第16-17页
 2.4 泾阳南塬黄土的力学性质第17-19页
  2.4.1 压缩性第17页
  2.4.2 抗剪强度第17-18页
  2.4.3 黄土的湿陷性第18-19页
 2.5 黄土的显微结构第19-20页
第三章 泾阳南塬黄土滑坡特征和活动规律第20-32页
 3.1 滑坡造成的灾害第20-21页
 3.2 黄土滑坡特征第21-25页
  3.2.1 滑坡时空分布特征第21-23页
  3.2.2 滑坡的类型和规模第23页
  3.2.3 滑坡的运动特征第23-24页
  3.2.4 滑坡的形态结构特征第24-25页
 3.3 泾阳南塬黄土滑坡的活动规律第25-32页
  3.3.1 1976年以来滑坡活动特点第26-27页
  3.3.2 泾阳南塬塬边斜坡动态演化模式第27-32页
第四章 泾阳南塬黄土滑坡的形成机制第32-37页
 4.1 滑坡形成的自然因素第32-34页
  4.1.1 地形地貌因素第32页
  4.1.2 地层岩性因素第32-33页
  4.1.3 水文条件因素第33-34页
 4.2 滑坡形成的人为因素第34-37页
  4.2.1 大水漫灌引起地下水位大幅度上升第34-36页
  4.2.2 炮弹试验加强了黄土裂隙和节理的发育第36页
  4.2.3 坡脚开挖第36-37页
第五章 泾阳南塬滑坡灾害经济损失评价第37-46页
 5.1 地质灾害损失经济评价及其意义第37页
 5.2 研究区黄土滑坡损失经济评第37-46页
  5.2.1 泾阳南塬黄土滑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价第37-41页
  5.2.2 泾阳南塬黄土滑坡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价第41-44页
  5.2.3 泾阳南塬滑坡灾害经济损失总评价第44-46页
第六章 斜坡稳定性区划第46-53页
 6.1 斜坡整体稳定性概况第46页
 6.2 局部坡段稳定性评价第46-51页
  6.2.1 斜坡稳定性分类及评价指标第46-47页
  6.2.2 塬边黄土斜坡评价单元划分第47页
  6.2.3 斜坡稳定性评价第47-51页
 6.3 斜坡稳定性区划第51-53页
第七章 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第53-55页
 7.1 预防措施第53页
  7.1.1 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第53页
  7.1.2 加强监测预报工作第53页
  7.1.3 搬迁第53页
 7.2 治理措施第53-55页
  7.2.1 控制地下水位第54页
  7.2.2 加强地下水的排泄量第54页
  7.2.3 生物措施第54页
  7.2.4 工程措施第54-55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安市白鹿塬边滑坡成因及空时分布预测研究
下一篇:中子入射La139,Ce140,142核反应散射截面的理论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