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3页 |
第一章 概述信用证欺诈 | 第13-27页 |
第一节 信用证欺诈的概念 | 第13-16页 |
一、 关于信用证欺诈的不同理解 | 第13-15页 |
(一) 学术界的不同观点 | 第13-14页 |
(二) 各国司法实践中的不同观点 | 第14-15页 |
二、 信用证欺诈的范围界定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信用证欺诈发生的原因 | 第16-21页 |
一、 主观原因 | 第16-17页 |
(一) 欺诈者的暴利心理 | 第16-17页 |
(二) 被欺诈者的麻痹心理 | 第17页 |
二、 客观原因 | 第17-21页 |
(一) 信用证本身缺陷及国际经贸规则中的漏洞 | 第17-18页 |
(二) 国内立法滞后、国际社会缺乏相关合作 | 第18-19页 |
(三) 保险公司的得失观念 | 第19-20页 |
(四) 受害人自身保护意识薄弱 | 第20-21页 |
第三节 信用证欺诈的态势 | 第21-27页 |
一、 提单的发展趋势 | 第21-23页 |
(一) 无纸提单的发展 | 第21-22页 |
(二) 电子提单的优越性 | 第22-23页 |
二、 国际贸易结算的新趋势--电子数据交换 | 第23-27页 |
第二章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下的救济 | 第27-70页 |
第一节 信用证欺诈例外 | 第27-40页 |
一、 信用证独立抽象原则 | 第27-29页 |
(一) 信用证独立抽象原则在UCP500中的含义 | 第27页 |
(二) 独立抽象原则的意义 | 第27-28页 |
(三) 独立抽象原则的缺陷 | 第28-29页 |
二、 信用证欺诈例外 | 第29-40页 |
(一) 信用证欺诈例外的概念 | 第29-30页 |
(二) 信用证欺诈例外的理论依据 | 第30-31页 |
(三) 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 | 第31-39页 |
(四) 信用证欺诈的适用条件 | 第39-40页 |
三、 两者的关系 | 第40页 |
第二节 银行的拒付权 | 第40-52页 |
一、 关于银行拒付权的争议 | 第41-45页 |
(一) 否定说 | 第41-42页 |
(二) 肯定说 | 第42-43页 |
(三) 笔者的观点 | 第43-45页 |
二、 银行行使拒付权的条件 | 第45页 |
三、 银行的责任 | 第45-48页 |
(一) 银行的无疏忽付款责任 | 第45-46页 |
(二) 银行在单据被伪造时的责任 | 第46-48页 |
四、 欺诈人将汇票转让第三人时银行是否有拒付权 | 第48-49页 |
五、 银行拒付的程序 | 第49-51页 |
六、 银行的责任定位问题 | 第51-52页 |
第三节 法院的司法保全 | 第52-70页 |
一、 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规定 | 第52-53页 |
二、 中国目前的司法实践 | 第53-66页 |
(一) 信用证诉前保全的特点 | 第54页 |
(二) 信用证诉前保全的作用 | 第54页 |
(三) 信用证诉前保全的适用原则 | 第54-56页 |
(四)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56-66页 |
三、 立法建议 | 第66-70页 |
(一) 设立行为保全制度 | 第66-67页 |
(二) 程序上的完善:申请→担保→审查→裁定→复议的体制 | 第67-70页 |
第三章 信用证欺诈的普通救济 | 第70-77页 |
第一节 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关系 | 第70-74页 |
一、 实践中的做法 | 第71-72页 |
二、 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分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72-74页 |
第二节 普通救济中的问题 | 第74-77页 |
一、 与管辖权有关的问题 | 第74-75页 |
(一) 司法管辖权 | 第74页 |
(二) 级别管辖 | 第74页 |
(三) 专属管辖 | 第74-75页 |
二、 刑事责任追究的落空 | 第75-77页 |
第四章 信用证欺诈的防范 | 第77-87页 |
第一节 各当事方的防范措施 | 第77-83页 |
一、 开证申请人的防范措施 | 第77-80页 |
(一) 资信调查 | 第77-78页 |
(二) 海运监督 | 第78页 |
(三) 信用证条件单据化 | 第78-79页 |
(四) 及时求助 | 第79页 |
(五) 提高业务人员素质 | 第79-80页 |
二、 银行的防范措施 | 第80-83页 |
(一) 一般防范措施 | 第80-81页 |
(二) 笔者的建议 | 第81-83页 |
第二节 反信用证欺诈的国际立法 | 第83-87页 |
一、 反信用证欺诈国际立法的现状 | 第83页 |
二、 反信用证欺诈国际立法的未来 | 第83-87页 |
(一) 建立国际反信用证欺诈的法律体系的设想 | 第83-85页 |
(二) 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 第85-87页 |
结束语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