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人工智能理论论文

动态环境下分布式智能系统的任务协作理论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0页
致谢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Multi-agent理论研究及应用现状第11-17页
  1.1.1 Agent的定义第12-13页
  1.1.2 Agent的分类第13页
  1.1.3 Multi-agent系统第13-14页
  1.1.4 Multi-agent研究的热点第14-16页
  1.1.5 Multi-agent应用的领域第16-17页
 1.2 论文研究的目标第17-18页
 1.3 论文结构第18-21页
第二章 Multi-agent的基本理论第21-32页
 2.1 Agent的描述模型第21-24页
  2.1.1 BDI模型的结构第21-23页
  2.1.2 BDI模型的逻辑描述第23-24页
 2.2 Multi-agent系统的描述模型第24-27页
  2.2.1 Multi-agent系统的语法描述模型第24-25页
  2.2.2 物理agent系统模型PAS第25-26页
  2.2.3 蚁群觅食模型第26-27页
 2.3 Multi-agent系统的结构第27-30页
  2.3.1 市场结构的MAS第27-28页
  2.3.2 具有监督者的MAS第28-30页
 2.4 Multi-agent与单一agent的比较第30-31页
 2.5 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Multi-agent间的通讯第32-50页
 3.1 Multi-agent间通讯实现的基础第32-36页
  3.1.1 网络应用层的支持第33-34页
  3.1.2 认知对象的统一描述第34-35页
  3.1.3 知识层的交互语言第35-36页
 3.2 本体论对智能控制系统中对象的描述第36-43页
  3.2.1 本体语言及其语义和句法第36-38页
  3.2.2 本体语言用于智能控制系统的知识描述第38-40页
  3.2.3 使用OOP编程语言解决概念统一化第40-42页
  3.2.4 类的继承性问题第42-43页
 3.3 基于KQML模型的multi-agent交互特性分析第43-49页
  3.3.1 agent的状态模型和KQML转换模型第43-45页
  3.3.2 KQML模型特性分析第45-47页
  3.3.3 资源匮乏和死锁问题第47-48页
  3.3.4 两种通讯模型的比较第48-49页
 3.4 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Multi-agent间的任务协作第50-69页
 4.1 Multi-agent中协作联盟的构成第50-54页
  4.1.1 协作联盟构成问题的例子第51页
  4.1.2 公式化描述第51-52页
  4.1.3 问题复杂度分析第52-54页
 4.2 协作联盟的构成算法第54-66页
  4.2.1 特征函数第54-55页
  4.2.2 多边特征值第55-57页
  4.2.3 多边协商算法第57-63页
  4.2.4 算法分析第63-66页
 4.3 协作联盟构成的Nash平衡问题第66-68页
  4.3.1 联盟的稳定性问题第66页
  4.3.2 稳定性前提下的联盟小型化第66-67页
  4.3.3 Nash平衡与稳定性第67-68页
 4.4 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Multi-agent中子任务的优化分配第69-82页
 5.1 问题提出第69-70页
 5.2 集合覆盖与任务分配第70-71页
  5.2.1 集合覆盖问题第70页
  5.2.2 任务分配与任务组第70-71页
  5.2.3 agent间任务协作第71页
 5.3 任务组构成第71-77页
  5.3.1 算法第71-72页
  5.3.2 算法的渐进时间复杂度第72-74页
  5.3.3 算法的收敛性及耗散上确界第74-76页
  5.3.4 算法的扩展第76-77页
 5.4 举例分析第77-80页
 5.5 小结第80-82页
第六章 Multi-agent中的结论合成第82-93页
 6.1 问题的提出第82-83页
 6.2 几种推理模型的同构变换第83-84页
 6.3 结论合成函数第84-88页
  6.3.1 标准综合函数第84-85页
  6.3.2 结论合成函数第85页
  6.3.3 已有算法的困难第85-88页
 6.4 递归合成算法第88-90页
  6.4.1 递归合成算子第88-89页
  6.4.2 可信度合成算子第89-90页
  6.4.3 算法分析第90页
 6.5 举例分析第90-91页
 6.6 小结第91-93页
第七章 基于模糊认知图的multi-agent协调模型第93-102页
 7.1 问题的提出第93页
 7.2 智能控制系统的模糊化描述第93-95页
  7.2.1 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模型第93-94页
  7.2.2 模糊认知图表示第94-95页
 7.3 关联的综合第95-100页
  7.3.1 最大关联作用第96页
  7.3.2 关联权值综合的算法第96-99页
  7.3.3 支持度综合策略第99-100页
 7.4 multi-agent系统协调控制的稳定性第100-101页
 7.5 小结第101-102页
第八章 基于MAS的供应链仿真平台第102-115页
 8.1 物流供应链问题第102-104页
  8.1.1 供应链的物流和信息流第102-103页
  8.1.2 三层供应链结构第103-104页
 8.2 基于MAS的三层结构供应链第104-109页
  8.2.1 行为策略第105-107页
  8.2.2 SCA中agent属性定义第107-108页
  8.2.3 SCA中agent间的交互第108-109页
 8.3 SCA仿真平台简介第109-111页
 8.4 仿真过程及结果分析第111-113页
 8.5 小结第113-115页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第115-117页
 9.1 工作总结第115-116页
 9.2 进一步工作展望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民营企业财务治理结构研究
下一篇:论中国保险公估制度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