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我国信用评级业的规范途径和发展方向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导论第7-14页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7页
   ·文献综述第7-9页
     ·国内外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程第7-8页
     ·法律法规及制度安排第8-9页
     ·信用评级业的监管第9页
   ·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与相关概念第9-11页
     ·研究的基本思路第9-10页
     ·研究方法第10页
     ·基本概念第10-11页
   ·论文的结构安排与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第11-14页
     ·结构安排第11-12页
     ·主要观点第12-13页
     ·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二章 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程和中国市场的问题第14-25页
   ·信用评级业的诞生、发展及其作用第14页
   ·国外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程第14-20页
   ·我国信用评级业的现状及其问题第20-25页
第三章 中国信用评级业的规范策略与途径第25-34页
   ·统一监管格局与体系第25-27页
     ·明确信用评级业的监管部门第25页
     ·完善信用评级业的监管体系第25-27页
   ·建立健全信用评级机构内部治理结构与制度第27页
     ·建立利益冲突规避机制第27页
     ·完善评级机构信息披露制度第27页
   ·建立全国性信用评级协会实行行业自律性管理第27-28页
     ·行业协会的组建及其作用发挥第28页
     ·行业自律机制的建立及其运作模式第28页
   ·大力促进信用评级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与完善第28-34页
     ·我国现行信用评级相关法规政策第28-32页
     ·建立健全统一的信用评级法律法规体系第32页
     ·信用评级的法制建设基本步骤第32-34页
第四章 中国信用评级机构自身独立性和业务质量提高的手段第34-38页
   ·切实提高信用评级机构及其业务开展的独立性第34-35页
     ·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的必要性第34页
     ·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的具体做法第34-35页
   ·以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保证信用评级质量和能力第35-36页
     ·量化定义评级等级的途径——违约率测算第35页
     ·建立科学、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第35-36页
   ·信用评级体系的修正与跟踪第36-38页
     ·建立有效的评级结果返回检验机制第37页
     ·跟踪评级——提高评级信息的时效性第37-38页
第五章 中国信用评级市场拓展与民族品牌建设第38-44页
   ·拓展信用评级结果的应用范围第38-39页
     ·国内信用评级结果应用现状及其历史原因第38页
     ·拓展信用评级结果应用范围的必要性第38页
     ·拓展信用评级结果应用范围的具体方法第38-39页
   ·推进内、外部评级均衡发展第39-41页
     ·内、外部评级实施背景——新、老巴塞尔资本协议比较第39-40页
     ·合理扩充外部评级应用发展空间——关注中小银行市场第40-41页
     ·积极推进内、外部评级综合应用第41页
   ·坚持适度开放与民族品牌培育相结合第41-44页
     ·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评级技术和管理经验第41-42页
     ·合理把握对外开放策略与尺度第42页
     ·积极扶持民族品牌评级机构发展第42-4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第44-46页
   ·政府驱动与监管相结合是我国信用评级业规范稳健发展的重要依托与动力第44-45页
   ·提升行业公信力与权威性是我国信用评级业立足市场进而与国际接轨的基本条件第45页
   ·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1:我国短期融资券信用等级与短期融资券利差分析第48-51页
附录2:我国企业信用评级质量的初步检验第51-54页
注释第54-56页
后记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限额管理研究
下一篇:金融危机中的欧盟经济—表现、成因和应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