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在中国证券市场的运作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导言第10-12页
 一、研究背景第10页
 二、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三、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第11-12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第12-21页
 一、相关理论基础第12-17页
  (一) 投资组合理论第12-13页
  (二) 价值投资理论第13-14页
  (三) 随机漫步理论第14页
  (四) 混沌理论第14-15页
  (五) 行为金融理论第15-17页
 二、常用投资理论第17-18页
  (一) 主动投资理论第17-18页
  (二) 被动投资理论第18页
 三、国内研究综述及简要评析第18-21页
第三章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概况、特点及其运作模式第21-40页
 一、概况第21-25页
  (一) 概念第21-22页
  (二) 产品分类第22-23页
  (三) 产品规模第23页
  (四) 产品存续期及封闭期第23-24页
  (五) 进入门槛第24页
  (六) 自有资金投入及有限补偿第24页
  (七) 业绩报酬和管理费用第24-25页
 二、特点及优势第25-27页
  (一)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主要特点第25-26页
  (二)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主要优势第26-27页
 三、与基金、信托理财业务的比较第27-31页
  (一) 券商集合理财与开放式基金的比较第27-30页
  (二)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与集合信托计划的比较第30-31页
 四、国外相关业务的经验借鉴及启示第31-32页
  (一) 分析客户需求,确定业务方向和重点第31-32页
  (二) 注意提高员工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第32页
  (三) 建立快捷的交易成交手段第32页
  (四) 加强产品创新和产品种类多元化第32页
 五、业绩影响因素第32-34页
  (一) 市场的一般收益水平第33页
  (二) 市场的一般风险水平第33页
  (三) 投资经理的投资才能第33-34页
 六、运作流程、投资交易流程及投资组合的管理方法第34-40页
  (一)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运作流程第34-36页
  (二)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交易流程第36-37页
  (三) 投资组合的管理方法第37-40页
第四章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创新探索及发展趋势第40-44页
 一、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创新探索第40-42页
  (一) 资产管理新政实施及积极影响第40页
  (二) 券商对创新产品及服务的尝试第40-42页
 二、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趋势第42-44页
  (一)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将向系列化方向发展第42页
  (二) 跨业务部门合作第42页
  (三) 突出专业优势第42页
  (四) 提升业绩,注重公司品牌形象第42-43页
  (五) 风险可控、细节创新第43页
  (六) 更多的引入基金产品的成功经验第43-44页
第五章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运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第44-54页
 一、法规、监管机制方面的问题第44-45页
  (一) 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法律性质界定模糊第44页
  (二) 相关监管机制相对不完善第44-45页
  (三) 限制诸多,影响发展第45页
 二、券商运营管理方面的问题第45-48页
  (一) 投资经理对证券选择和市场时机把握能力不足第45页
  (二) 投研管理存在问题,专家理财不能充分体现第45页
  (三) 自主研发不足和定价能力有限的问题第45-46页
  (四) 数据资料不实,部分券商不调研或调研失真第46页
  (五) 费用收取模式混乱的问题第46-47页
  (六) 销售渠道狭窄、渠道掏空券商的问题第47-48页
 三、运营风险控制方面的问题第48-54页
  (一) 券商的道德风险问题第48-49页
  (二) 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第49页
  (三) 如何有效规避投资风险的问题第49-50页
  (四) 产品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问题第50页
  (五) 如何处理巨额赎回的问题第50-51页
  (六) 如何应对存续期内集合计划清盘问题第51-53页
  (七) 专业人员跳槽频繁,优秀人才流失的问题第53-54页
第六章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运作问题对策研究第54-71页
 一、完善立法、严格监管,保证资产安全运行第54-55页
 二、加强运营管理,提升投资业绩第55-63页
  (一) 通过多种途径有效提高证券选择和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第55-60页
  (二) 合理运用投资组合的管理方式第60页
  (三) 加强实地调研、确保数据的真实性第60-61页
  (四) 产品设计是重点,产品创新是核心第61-62页
  (五) 改革收费模式,优化内部结构,将管理费与业绩挂钩第62页
  (六) 加强直销、第三方销售来拓展销售渠道第62-63页
 三、树立风控意识,提高风控能力第63-71页
  (一) 以自有资金投入及有限补偿制度降低券商的道德风险第63-64页
  (二) 严厉惩处,控制“老鼠仓”风险第64页
  (三) 信息透明公开来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第64-65页
  (四) 适当增加投资品种,有效规避投资风险第65-66页
  (五) 对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做尽职调查,规避客户评估风险第66-67页
  (六) 妥善处理巨额赎回风险第67-68页
  (七) 积极应对,谨防清盘风险第68-69页
  (八)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做好人员流失的风险控制第69-71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集团公司治理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影响的研究--来自我国2009年系族集团的经验证据
下一篇:吴江移动农村通信市场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