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25页 |
| ·高速公路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 第13-15页 |
| ·高速公路交通诱导系统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 ·高速公路交通诱导系统建设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 第24-25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 | 第25-28页 |
| 第2章 高速公路网诱导信息组织及发布策略研究 | 第28-47页 |
| ·高速公路信息需求分析 | 第28-30页 |
| ·驾驶员的需求 | 第28-29页 |
| ·乘客的需求 | 第29-30页 |
| ·发布交通信息的主要技术 | 第30-34页 |
| ·互联网 | 第30-31页 |
| ·车载导航仪 | 第31-32页 |
| ·可变情报板 | 第32-33页 |
| ·交通广播 | 第33页 |
| ·客服电话 | 第33-34页 |
| ·电视报道 | 第34页 |
| ·短信服务 | 第34页 |
| ·高速公路网交通信息的发布要求 | 第34-38页 |
| ·与出行相关的道路属性 | 第34-35页 |
| ·交通信息的应用分析 | 第35-36页 |
| ·交通信息的分类 | 第36-37页 |
| ·描述路网信息的媒质类别 | 第37-38页 |
| ·路网信息发布的原则性要求 | 第38页 |
| ·信息发布技术的特性分析 | 第38-40页 |
| ·高速公路网的信息发布技术应用策略 | 第40-46页 |
| ·信息需求场景 | 第40-41页 |
| ·信息发布策略 | 第41-44页 |
| ·VMS信息发布模板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3章 高速公路网交通诱导系统的体系架构研究 | 第47-80页 |
| ·诱导系统的体系架构问题 | 第47-49页 |
| ·高速公路业务管理机构与管理体制 | 第49-54页 |
| ·高速公路行政管理体制 | 第49-51页 |
|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组成结构 | 第51-54页 |
| ·省域交通诱导系统网络软件架构技术 | 第54-63页 |
| ·CORBA技术 | 第55-56页 |
| ·COM/DCOM技术 | 第56-59页 |
| ·WEB SERVICE技术 | 第59-62页 |
| ·省域交通诱导系统分布式通信接口技术选择 | 第62-63页 |
| ·交通诱导信息发布的网络安全技术 | 第63-74页 |
| ·防火墙技术 | 第64-67页 |
| ·"隔离卡"技术 | 第67-68页 |
| ·"网闸"技术 | 第68-72页 |
| ·互联网诱导信息发布的网络安全技术架构 | 第72-74页 |
| ·诱导系统的体系架构 | 第74-79页 |
| ·诱导系统的硬件体系架构 | 第74-75页 |
| ·诱导系统的软件体系架构 | 第75-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4章 高速公路网交通状态预测方法研究 | 第80-100页 |
| ·高速公路交通状态预测问题 | 第80-81页 |
| ·基于演变模式检索的断面交通量预测 | 第81-92页 |
| ·基于演变模式检索的原理 | 第81-84页 |
| ·基于演变模式检索的预测方法 | 第84-92页 |
| ·预测效果验证与分析 | 第92页 |
| ·路段及路网交通量预测 | 第92-97页 |
| ·路段交通状态预测 | 第93-95页 |
| ·路网交通状态预测的描述 | 第95-97页 |
| ·车辆交通延误估计 | 第97-99页 |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 第5章 基于交通状态预测的动态绕行信息推导方法研究 | 第100-116页 |
| ·动态诱导信息发布概述 | 第100-101页 |
| ·基于交通预测的动态最短路径算法 | 第101-104页 |
| ·最短路径基本求解方法 | 第101-102页 |
| ·基于交通预测的动态最短路径 | 第102-104页 |
| ·路网动态绕行信息及发布方案的自动构建 | 第104-110页 |
| ·动态绕行路径信息的获取方法 | 第104-105页 |
| ·获取静态最短路径 | 第105-106页 |
| ·获取动态最短路径 | 第106页 |
| ·交通影响分析 | 第106-107页 |
| ·获取信息发布点 | 第107-108页 |
| ·冗余信息剔除 | 第108-110页 |
| ·绕行路径诱导信息解析 | 第110页 |
| ·算例 | 第110-115页 |
| ·基本前提 | 第110-111页 |
| ·计算静态最短路径 | 第111-112页 |
| ·动态的路网拓扑及动态的最短路径计算 | 第112-113页 |
| ·交通影响分析 | 第113页 |
| ·剔除冗余信息 | 第113-114页 |
| ·诱导信息解析 | 第114-1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 第6章 趋饱和状态的交通分流方法研究 | 第116-132页 |
| ·交通趋饱和状态下的诱导问题 | 第116-117页 |
| ·交通状态的分类和判断 | 第117-121页 |
| ·交通状态的分类 | 第117-120页 |
| ·交通状态的相对量化描述和判断 | 第120-121页 |
| ·交通趋饱和状态下的分流目标 | 第121-125页 |
| ·诱导信息作用下的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特点 | 第121-122页 |
| ·趋饱和状态下的分流 | 第122-125页 |
| ·交通趋饱和状态下的实时分流诱导 | 第125-131页 |
| ·基于固定信息强度的开环实时分流控制 | 第125-126页 |
| ·基于信息强度调整的闭环实时分流控制 | 第126-128页 |
| ·开环实时分流控制算例 | 第128-1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32-134页 |
| ·结论 | 第132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2-133页 |
| ·工作展望 | 第133-1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4-16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66-168页 |
| 致谢 | 第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