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实务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概述 | 第11-15页 |
(一) 实务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含义 | 第11-14页 |
1.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含义 | 第11-13页 |
2. 实务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含义 | 第13页 |
3. 实务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研究之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二)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分类 | 第14-15页 |
1. 从宏观角度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分类 | 第14-15页 |
2. 从微观角度对知识产权工作队伍专业人才分类 | 第15页 |
二、现阶段我国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 第15-21页 |
(一) 实务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之需求分析 | 第15-20页 |
1. 知识产权经营管理人才需求 | 第16-17页 |
2. 知识产权行政审查与行政管理人才需求 | 第17-18页 |
3. 各级公检法部门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需求 | 第18-19页 |
4. 知识产权中介服务行业专业人才需求 | 第19-20页 |
(二) 研究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之需求分析 | 第20-21页 |
1. 知识产权教育教学行业专业人才需求 | 第20页 |
2. 知识产权制度设计与理论研究行业专业人才需求 | 第20-21页 |
三、我国现有实务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1-30页 |
(一) 我国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沿革 | 第21-23页 |
1.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的初步探索时期 | 第21-22页 |
2.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的快速发展时期 | 第22-23页 |
3.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的繁荣时期 | 第23页 |
(二) 我国现有实务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之特色 | 第23-27页 |
1. 培养模式多样化 | 第23-25页 |
2. 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 第25-26页 |
3. 课程设置各有所长 | 第26-27页 |
4. 学生就业方向比较明确 | 第27页 |
(三) 我国现有实务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1. 本科阶段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升 | 第27页 |
2. 知识产权专业还未能升级为二级学科 | 第27-28页 |
3. 过于偏重学生理工科知识与法学知识复合的形式 | 第28页 |
4.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方式滞后 | 第28-29页 |
5. 课程设置不合理 | 第29页 |
6. 毕业论文评价标准不尽合理 | 第29页 |
7. 师资力量不足 | 第29-30页 |
四、外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 第30-35页 |
(一) 美国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 第30-32页 |
1. 学生都具有复合型的知识背景 | 第31页 |
2. 注重实际、内容全面的课程设置 | 第31-32页 |
(二) 日本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 第32-33页 |
1. 系统的知识产权教育体制 | 第32页 |
2. 完善的知识产权教育体系 | 第32-33页 |
(三) 欧洲国家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 第33-34页 |
1. 通过合作方式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 第33页 |
2. 学校为学生间相互交流创造良好条件 | 第33-34页 |
(四) 我国台湾地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 第34-35页 |
1. 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教学并重 | 第34页 |
2. 创建加盟连锁的新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 第34-35页 |
(五) 新加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 第35页 |
五、实务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 第35-50页 |
(一) 实务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之学科建设 | 第35-47页 |
1. 培养目标 | 第36页 |
2. 学制设置 | 第36-38页 |
3. 课程设置 | 第38-45页 |
4. 课程评价及毕业论文评定标准 | 第45-46页 |
5. 师资的组织和建设 | 第46-47页 |
(二) 实务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之学科管理 | 第47-50页 |
1. 招生对象及招生考试方式 | 第47-48页 |
2. 社会实践的安排 | 第48页 |
3. 毕业生流向管理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