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古生界碳沥青及其与古油藏成因关系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前言 | 第9-16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4页 |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4-15页 |
| ·主要进展 | 第15-16页 |
| 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26页 |
| ·区域地层 | 第16-21页 |
| ·区域构造 | 第21-26页 |
| ·盖层断裂 | 第22-23页 |
| ·基底断裂 | 第23-26页 |
| 3 碳沥青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 第26-40页 |
| ·沥青分类及成因 | 第26页 |
| ·碳沥青特性 | 第26-35页 |
| ·碳沥青显微特征 | 第26-28页 |
| ·沥青热演化程度 | 第28-29页 |
| ·碳沥青红外光谱分析 | 第29-31页 |
| ·碳沥青可溶有机质组成 | 第31-35页 |
| ·沥青源追踪 | 第35-40页 |
| 4 沥青与古油藏成因关系剖析 | 第40-67页 |
| ·黔东南地区麻江古油藏 | 第40-48页 |
| ·油气显示特征 | 第40-43页 |
| ·烃源岩分析 | 第43-44页 |
| ·主要的储集岩段 | 第44-45页 |
| ·盖层主要特征 | 第45页 |
| ·古油藏形成与破坏 | 第45-48页 |
| ·黔中隆起北缘金沙岩孔古油藏 | 第48-55页 |
| ·油气显示特征 | 第48-50页 |
| ·储集层分析 | 第50-51页 |
| ·生储盖组合 | 第51-53页 |
| ·流体包裹体特征 | 第53-54页 |
| ·油气演化历史 | 第54-55页 |
| ·黔北-川南地区良村古油藏 | 第55-59页 |
| ·古油藏概况 | 第55-57页 |
| ·古油藏形成与破坏 | 第57-59页 |
| ·黔西南紫云古油藏 | 第59-63页 |
| ·翁安古油藏解剖 | 第63-67页 |
| ·烃源岩 | 第63页 |
| ·储集层 | 第63-64页 |
| ·盖层 | 第64页 |
| ·古油藏的形成 | 第64-65页 |
| ·古油藏的破坏 | 第65-67页 |
| 5 结论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个人简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