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PLS约束选路的流量工程设计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研究成果及意义 | 第12-13页 |
2 流量工程技术 | 第13-18页 |
·流量工程定义 | 第13-14页 |
·流量工程的性能指标 | 第14页 |
·面向流量 | 第14页 |
·面向资源 | 第14页 |
·流量工程的发展 | 第14-17页 |
·民用IP 技术实施流量工程 | 第14-15页 |
·重叠模型实施流量工程 | 第15-16页 |
·MPLS 技术实施流量工程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3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 | 第18-28页 |
·MPLS 技术 | 第18-19页 |
·MPLS 技术背景 | 第18页 |
·MPLS 的技术优势 | 第18-19页 |
·MPLS 的基本原理 | 第19-21页 |
·MPLS 的术语及基本概念 | 第19-20页 |
·MPLS 工作流程 | 第20-21页 |
·MPLS 的标签分发协议(LDP) | 第21-27页 |
·LDP 信息交换 | 第21-23页 |
·标签分发模式 | 第23页 |
·标签的管理 | 第23-24页 |
·LDP 消息的工作过程 | 第24-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4 约束路由技术 | 第28-34页 |
·约束路由技术概述 | 第28-30页 |
·约束路由度量参数 | 第28-29页 |
·约束路由算法分类 | 第29-30页 |
·现有约束路由算法 | 第30-32页 |
·基于约束的最短路径优先(CSPF) | 第30页 |
·wang-crowcroft 算法 | 第30-31页 |
·最小干涉路由算法(MIRA) | 第31页 |
·基于特征路由算法(PBR) | 第31页 |
·其它 | 第31-32页 |
·现有算法的局限性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5 基于泛洪的约束路由算法实现和仿真 | 第34-52页 |
·基于泛洪的约束路由算法 | 第34-35页 |
·算法的实现 | 第35-42页 |
·约束选路模块 | 第35-37页 |
·MPLS 模块 | 第37-41页 |
·EIGRP 模块 | 第41页 |
·资源管理模块 | 第41-42页 |
·转发模块 | 第42页 |
·仿真工具选择 | 第42-45页 |
·OPNET 简介 | 第42-43页 |
·NS2 的简介 | 第43-44页 |
·仿真工具比较 | 第44-45页 |
·流量工程的建模过程 | 第45-49页 |
·建模步骤 | 第45-46页 |
·网络设计 | 第46-47页 |
·OPNET 的仿真技术和建立流量的方法 | 第47-49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总结 | 第52页 |
·展望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