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导言 | 第8-12页 |
|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主题的界定和数据、资料来源 | 第9-10页 |
| ·研究方法和文章框架 | 第10-12页 |
|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回顾 | 第12-18页 |
| ·社会冲突与社会行动相关理论和研究 | 第12-14页 |
| ·中外农村社会冲突和农民维权、抗争研究 | 第14-16页 |
| ·围绕土地的冲突与农民维权研究 | 第16-18页 |
| 3.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农村土地冲突分析 | 第18-32页 |
| ·中国农村土地冲突现状 | 第18-21页 |
| ·现阶段农村土地冲突类型分析和维权案例解读 | 第21-29页 |
| ·土地冲突的发展趋势 | 第29-32页 |
| 4. 农民土地维权行动中的权利意识和规则意识 | 第32-48页 |
| ·农民观念中附着在乡村土地上的权利和规则 | 第33-37页 |
| ·农民对土地经济权利的认知和主张 | 第33-34页 |
| ·土地被迫承担的重担:农民观念中的社会权利 | 第34-36页 |
| ·农民对土地规则的认知 | 第36-37页 |
| ·权利意识和规则意识:“规则解构式”维权 | 第37-43页 |
| ·恩赐权利和天赋权利:中国农民心中的权利概念 | 第43-48页 |
| ·恩赐权利和天赋权利 | 第43-44页 |
| ·对农民“民主/法律意识淡薄”论证的一个简单回应 | 第44-45页 |
| ·中国农民心中的权利概念 | 第45-48页 |
| 5. 农民维权活动中的集体行动 | 第48-60页 |
| ·集体行动的困境和解决策略 | 第48-51页 |
| ·经典理论中集体行动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 第48-49页 |
| ·“搭便车”行为与选择性激励 | 第49-50页 |
| ·压迫性反应:集体行动分析框架的构建 | 第50-51页 |
| ·作为过程的集体行动 | 第51-55页 |
| ·经典理论中的集体行动:以组织和博弈合作为视角的解读 | 第51页 |
| ·“压迫—反应—动员”过程:集体行动的逻辑 | 第51-55页 |
| ·看客型行为/观望型行为与压迫性激励/期望性激励:行为与激励 | 第55-60页 |
| ·看客型行为与观望型行为:形成集体行动困境的两类行为 | 第55-57页 |
| ·压迫性激励和期望性激励:促进集体行动发生的可能机制 | 第57-60页 |
| 6. 基本结论 | 第60-62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附录 | 第66-84页 |
| 附录1 2007 年Z 县F 村的调查问卷和统计结果 | 第66-69页 |
| 附录2 三个农民土地维权案例 | 第69-82页 |
| 附录3 有关农民权利意识和规则意识的一次小型访谈 | 第82-84页 |
| 后记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