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案例与问题 | 第9-14页 |
(一) 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标准不明确,"钉子户"难拔 | 第9-10页 |
(二) 土地征收、征用,补偿不充分,农民维权艰难 | 第10-12页 |
(三) 建立和完善行政补偿制度的意义 | 第12-14页 |
1.建立和完善行政补偿制度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完善国家责任制度的需要 | 第12页 |
2.建立和完善行政补偿制度是实现公共管理,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维护社会公正的需要 | 第12-13页 |
3.建立和完善行政补偿制度有助于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推进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 | 第13-14页 |
二、行政补偿制度研究的逻辑起点 | 第14-22页 |
(一) 行政补偿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 行政补偿的性质分析 | 第15-17页 |
(三) 行政补偿的构成要件 | 第17-18页 |
1.损失的存在 | 第17页 |
2.造成损失的事实 | 第17-18页 |
3.因果关系 | 第18页 |
(四) 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1.理论界的几种观点 | 第18-20页 |
2.我国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三、我国行政补偿法律制度的理性反思 | 第22-30页 |
(一) 国外行政补偿法律制度的考察 | 第22-24页 |
1.法国的行政补偿法律制度 | 第22-23页 |
2.德国的行政补偿法律制度 | 第23页 |
3.日本的行政补偿法律制度 | 第23-24页 |
4.英国的行政补偿法律制度 | 第24页 |
(二) 我国行政补偿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4-30页 |
1.宪法中行政补偿条款不完整 | 第24-25页 |
2.宪法未明确行政补偿的基本原则 | 第25-26页 |
3.缺乏统一的行政补偿法,而现行法律规定零乱不成体系 | 第26页 |
4.行政补偿的范围狭隘 | 第26-27页 |
5.行政补偿程序欠缺有失公正 | 第27-28页 |
6.行政补偿司法救济制度的缺失 | 第28-30页 |
四、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合理构建 | 第30-41页 |
(一) 以服务行政理念为指导,确立我国行政补偿制度 | 第30-31页 |
(二) 行政补偿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31-32页 |
(三) 充实宪法中的行政补偿条款 | 第32-33页 |
(四) 明确行政补偿的基本原则 | 第33-36页 |
1.人权保障原则 | 第34页 |
2.公平、合理原则 | 第34-35页 |
3.公开原则 | 第35-36页 |
(五) 扩大行政补偿的范围 | 第36-37页 |
(六) 严格行政补偿的程序 | 第37-39页 |
(七) 完善行政补偿的救济制度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