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外文摘要 | 第5-12页 |
一、引言 | 第12-13页 |
二、问题的提出:我国独任制立法与司法之弊端 | 第13-17页 |
(一) 立法现状 | 第13-15页 |
1、独任审判适用范围狭 | 第13-14页 |
2、独任审判标准过于原则,可操作性差 | 第14-15页 |
3、独任制度与其他相关制度规定不协调 | 第15页 |
(二) 司法现状—保守与激进之并存 | 第15-17页 |
1、合议制度在实践动运作中发生异化 | 第15-16页 |
2、司法实践中滥用简易程序独任审判的现象大量存在 | 第16页 |
3、审判人员没有掌握好适用简易程序独任审判的“度”的问题 | 第16-17页 |
三、独任制的理论基础:效率与责任 | 第17-19页 |
(一) 独任制的概念 | 第17页 |
(二) 独任制的产生背景——审判资源合理配置 | 第17-18页 |
1、审判组织形式的定位应当符合案件的疑难度与审判力量的内在要求 | 第17页 |
2、审判组织形式的定位应与法官的素质高低对应 | 第17-18页 |
(三) 独任制的价值分析—与合议制之比较 | 第18-19页 |
1、独任制的优点 | 第18页 |
2、合议制的益处 | 第18-19页 |
四、独任制的比较法研究:扩大独任制审判的范围 | 第19-21页 |
(一) 独任制的域外经验 | 第19-20页 |
1、是完全的独任审判制 | 第19页 |
2、是以独任制为主,合议制为辅 | 第19-20页 |
(二) 对照分析的启示 | 第20-21页 |
1、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独任模式的差异 | 第20页 |
2、追求诉讼效率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趋势 | 第20-21页 |
五、我国独任制度重构之价值取向:寻求合议制和独任制适用的最佳结合点 | 第21-23页 |
(一) 经济价值衡量 | 第21-22页 |
(二) 政治价值衡量 | 第22-23页 |
(三) 历史传统价值衡量 | 第23页 |
六、独任审判制度重构之微观设计 | 第23-36页 |
(一) 重构设计之争论与分析 | 第23-27页 |
1、坚持独任制为主、合议制为例外 | 第23-24页 |
2、扩大独任审判案件的适用范围 | 第24页 |
3、限制独任审判 | 第24-25页 |
4、当事人对审判组织形式是否具有选择权 | 第25-27页 |
(二) 关于独任制重构之设想 | 第27-36页 |
1、确立独任制为主、合议制为辅的审判组织形式 | 第27-31页 |
2、有条件地增设当事人合意选择审判组织形式的权利 | 第31-32页 |
3、规范独任审判的运作模式 | 第32-33页 |
4、规范独任法官的选任机制 | 第33-35页 |
5、明确独任制的相关程序 | 第35页 |
6、明确独任法官的工作职责和目标管理考核 | 第35-36页 |
七、结语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