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肇源南地区扶杨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6-10页
前言第10-14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4-17页
   ·构造背景第14-15页
   ·沉积地层第15-16页
   ·石油地质特征第16-17页
     ·生储盖特征第16页
     ·圈闭及油藏类型第16-17页
第二章 扶余油层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第17-28页
   ·河流相层序地层分析基本原理与技术第17-21页
     ·河流沉积体系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第17-18页
     ·冲积-河流相构成要素的地层动力学响应模式第18-20页
     ·冲积-河流相基准面旋回的构成模式第20-21页
     ·河流相沉积的自旋回与异旋回第21页
   ·扶余油层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第21-28页
     ·基准面旋回划分第21-24页
     ·基准面旋回对比第24-28页
第三章 扶余油层沉积相类型与识别标志第28-36页
   ·曲流河道相第28-30页
     ·曲流河道沉积特征第28-29页
     ·典型井分析第29-30页
   ·决口河道相第30-32页
     ·决口河道沉积特征第30-31页
     ·典型井分析第31-32页
   ·决口扇相第32-33页
     ·决口扇沉积特征第32页
     ·典型井分析第32-33页
   ·冲积平原相第33-34页
     ·冲积平原沉积特征第33-34页
     ·典型井分析第34页
   ·浅水湖泊边缘相第34-36页
     ·湖泊边缘相沉积特征第34-35页
     ·典型井分析第35-36页
第四章 沉积相分布与沉积模式第36-41页
   ·沉积相分布第36-38页
     ·旋回FⅡ2 沉积相分布第36页
     ·旋回FⅡ1 沉积相分布第36-37页
     ·旋回FⅠ3 沉积相分布第37页
     ·旋回FⅠ2 沉积相分布第37页
     ·旋回FⅠ1 沉积相分布第37-38页
   ·沉积演化特征与沉积模式第38-41页
     ·物源方向的确定第38-39页
     ·沉积演化特征第39-40页
     ·沉积相模式第40-41页
第五章 地球物理储层分布预测第41-52页
   ·研究思路第41页
   ·储层特征分析与资料预处理第41-43页
     ·地震—测井资料品质评价及储层响应特征分析第42页
     ·地震拓频处理,提高地震分辨率第42-43页
   ·无井约束相对速度反演第43-44页
     ·技术基础第43页
     ·关键参数的意义及参数选择方法第43-44页
     ·应用示例及效果第44页
   ·定性—半定量储层预测第44-47页
     ·地震属性分析第44-45页
     ·地震分频属性分析第45-47页
   ·层序约束下地震—测井储层反演第47-49页
     ·储层特征重构的依据第48页
     ·储层特征重构的方法第48-49页
     ·储层特征反演第49页
     ·储层标定解释第49页
   ·渗透性储层物性预测第49-52页
第六章 有利勘探区预测第52-62页
   ·有利储集相带分布综合预测第52-55页
     ·储层成因类型与储集性能第52-53页
     ·有利储集相带分布第53-55页
   ·成藏条件与成藏机制分析第55-56页
   ·成藏类型与有利勘探区带预测第56-62页
     ·油气成藏类型预测第56-57页
     ·有利勘探区带预测第57-62页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附录第67-90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90-91页
致谢第91-92页
详细摘要第92-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联合伐木机工作装置的虚拟设计与运动仿真研究
下一篇:蓖麻籽中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及其衍生物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