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5页 |
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其保护的意义 | 第9-12页 |
·群体遗传学的研究 | 第10页 |
·分子标记的种类及比较 | 第10页 |
·分子标记信息在海水渔业研究和管理中的应用 | 第10-11页 |
·养殖群体对天然群体的影响 | 第11-12页 |
2 AFLP特点介绍 | 第12-15页 |
·AFLP的应用 | 第12-15页 |
3 日本鳗鲡特征介绍 | 第15-16页 |
·日本鳗鲡的生物学特征 | 第15-16页 |
·养殖及研究现状 | 第16页 |
4 中华绒螯蟹的特征介绍 | 第16-18页 |
·分类地位与分布 | 第16-17页 |
·生物学特征 | 第17-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5页 |
第二章 中国东海日本鳗鲡种群遗传结构的AFLP分析 | 第25-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材料 | 第26页 |
·方法 | 第26-31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31-34页 |
·群体间和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水平 | 第31-32页 |
·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的比较分析 | 第32-33页 |
·两种群所有个体间的聚类分析 | 第33-34页 |
3 讨论 | 第34-37页 |
·与其他鱼类遗传多样性水平的比较 | 第34-35页 |
·基因交流与群体遗传分化 | 第35-36页 |
·居群遗传结构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36页 |
·地理渐变群形成原因的解释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第三章 长江水域中华绒螯蟹种群遗传结构AFLP分析 | 第42-5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4页 |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实验方法:(具体详见第二章) | 第44页 |
2 实验结果 | 第44-49页 |
·实验过程 | 第44-46页 |
·群体间和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水平 | 第46-48页 |
·两种群个体间的聚类分布 | 第48-49页 |
3 讨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第四章 长江水系两捕捞群体中华绒螯蟹的形态特征分析 | 第54-62页 |
1 调查测量内容 | 第55页 |
2 结果与统计 | 第55-61页 |
·采样记录与图示 | 第55-59页 |
·统计分析数据 | 第59-61页 |
3 讨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总结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