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绪论 | 第12-22页 |
一、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 第12-14页 |
二、学术界的研究概况 | 第14-19页 |
三、主要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四、基本框架、难点与学术创新 | 第20-22页 |
第一章 寿张“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因素分析 | 第22-36页 |
第一节 寿张县的自然历史状况 | 第22-28页 |
一、自然状况 | 第22-24页 |
二、历史状况 | 第24-28页 |
第二节 “大跃进”前寿张县的政治经济背景分析 | 第28-36页 |
一、国际国内背景 | 第28-31页 |
二、寿张县的政治经济形势 | 第31-36页 |
第二章 寿张“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 第36-61页 |
第一节 群众性的生产建设高潮 | 第36-41页 |
一、兴修水利 | 第37-38页 |
二、养猪积肥 | 第38-40页 |
三、改良土壤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寿张“大跃进”运动的宣传动员 | 第41-48页 |
一、各种会议的召开 | 第42-44页 |
二、寿张县报的宣传 | 第44-47页 |
三、标语口号的运用 | 第47-48页 |
第三节 寿张县的跃进规划 | 第48-54页 |
一、跃进规划的提出 | 第49-50页 |
二、实现规划的条件 | 第50-52页 |
三、实现规划的措施 | 第52-54页 |
第四节 寿张县的“高产卫星” | 第54-61页 |
一、山东省的第一颗“卫星” | 第55-56页 |
二、寿张县的第一颗“卫星” | 第56-61页 |
第三章 跃进典型的树立 | 第61-82页 |
第一节 浮夸典型的树立 | 第61-68页 |
一、不断攀升的粮食目标和计划 | 第61-63页 |
二、中央及省委领导人的视察 | 第63-66页 |
三、中心现场会的召开 | 第66-68页 |
第二节 人民公社典型的树立 | 第68-82页 |
一、人民公社的兴起 | 第68-69页 |
二、寿张人民公社的成立 | 第69-72页 |
三、大办公共食堂 | 第72-75页 |
四、大炼钢铁 | 第75-79页 |
五、两年内建成共产主义 | 第79-82页 |
第四章 典型的宣传和推广 | 第82-118页 |
第一节 报刊宣传的推动 | 第82-90页 |
一、对寿张农业高产“卫星”的的宣传 | 第82-86页 |
二、人民日报社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第86-90页 |
第二节 令参观者惊叹的样板地 | 第90-105页 |
一、来自各地的参观者 | 第90-96页 |
二、令参观者惊叹的各种样板典型 | 第96-105页 |
第三节 “学寿张,赶寿张;学台前,超台前” | 第105-110页 |
一、各地的赶超运动 | 第105-107页 |
二、范县共产主义规划 | 第107-110页 |
第四节 典型出了大问题:“五风”盛行 | 第110-118页 |
一、浮夸风 | 第111-112页 |
二、“共产”风 | 第112-114页 |
三、强迫命令风 | 第114-115页 |
四、生产瞎指挥风 | 第115-116页 |
五、干部特殊化风 | 第116-118页 |
第五章 对“左”倾错误的纠正与寿张县的继续跃进运动 | 第118-142页 |
第一节 寿张“大跃进”错误的初步纠正 | 第118-124页 |
一、对跃进指标的调整 | 第118-119页 |
二、对人民公社的整顿 | 第119-122页 |
三、清算旧账 | 第122-124页 |
第二节 寿张县的“反右倾”、鼓干劲、再跃进 | 第124-134页 |
一、庐山会议 | 第124-126页 |
二、寿张县的“反右倾”、鼓干劲、再跃进 | 第126-129页 |
三、新“五风” | 第129-132页 |
四、反瞒产私分 | 第132-134页 |
第三节 寿张县的生产救灾和经济恢复 | 第134-142页 |
一、严重的经济困难 | 第134-135页 |
二、寿张县的生产救灾和经济恢复 | 第135-142页 |
第六章 对寿张“大跃进”运动的评析 | 第142-163页 |
第一节 寿张“大跃进”运动的特点 | 第142-151页 |
一、农作物产量浮夸惊人 | 第142-144页 |
二、跃进高潮相对集中 | 第144-146页 |
三、胆子大、影响广、危害深 | 第146-151页 |
第二节 寿张成为“大跃进”典型的原因分析 | 第151-159页 |
一、个人因素 | 第152-157页 |
二、其他因素 | 第157-159页 |
第三节 寿张县制被撤销的历史原因考证 | 第159-163页 |
结语 对寿张“大跃进”运动的历史反思 | 第163-168页 |
附录 1 | 第168-172页 |
附录 2 | 第172-180页 |
参考文献 | 第180-191页 |
后记 | 第191-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