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管道检测微型机器人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1页
   ·论文的选题意义第16页
   ·本课题相关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前沿发展情况第16-18页
   ·国内外微型管道机器人的研究成果第18-27页
     ·国外微型管道机器人的研究成果第18-24页
     ·国内管道微型机器人的研究成果第24-27页
   ·管道微型机器人所面临的问题第27-29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9-31页
第二章 管道微型机器人的总体方案设计第31-40页
   ·机器人的总体方案选择第31-32页
     ·机器人的总体结构与功能第31页
     ·机器人的工作原理第31-32页
   ·移动机构的设计方案第32-35页
     ·实现管内行走的典型机构第32-35页
     ·移动机构设计方案的选择第35页
   ·视频探测器的设计方案第35-39页
     ·两种管内光学检测方法的简介第36-38页
     ·视频探测光学成像方案设计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管道机器人的移动机构分析与设计第40-53页
   ·管道机器人管内行走的基本条件第40-41页
   ·直进轮式移动机构分析第41-42页
     ·轮式移动机构的原理第41页
     ·轮式移动机构的特点第41-42页
   ·直进轮式移动机构的运动分析第42-44页
     ·运动自由度分析第42-43页
     ·运动速度分析第43-44页
   ·移动机构的受力分析第44-47页
     ·受力分析时的一些假设条件第44-45页
     ·移动机构前进时的受力分析第45-47页
   ·移动机构设计第47-50页
     ·直流电机的选择第48-49页
     ·移动机构的传动方式选择第49页
     ·蜗轮蜗杆的传动设计第49-50页
     ·两级齿轮传动的设计第50页
   ·微型管道机器人在弯管中的通过性分析第50-52页
     ·曲率半径大小的影响第50-51页
     ·微型管道机器人适用的管道口径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管道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第53-65页
   ·控制系统的组成第53页
   ·驱动器说明第53-56页
     ·驱动器的特点第54页
     ·驱动器的技术参数第54-55页
     ·驱动器的设置与连接第55-56页
   ·运动控制卡说明第56-62页
     ·运动控制卡的性能参数第56-57页
       ·AD部分第56-57页
       ·DA部分第57页
       ·开关量部分第57页
       ·系统参数第57页
     ·AC6611板硬件原理第57-60页
       ·模拟输入部分第58-59页
       ·模拟输出 DA第59页
       ·开关量输入、输出第59-60页
     ·硬件设置与连接第60-62页
       ·运动控制卡的安装第60页
       ·S1模拟输入选择第60页
       ·DA输出选择第60-61页
       ·输入输出插座定义第61-62页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第62-64页
     ·编程开发包介绍第63页
     ·开发流程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机器人视觉系统设计第65-80页
   ·管道内照明与接收第65-66页
   ·图像采集第66-73页
     ·CCD摄像机第66-67页
     ·图像采集卡第67-71页
     ·图像采集流程第71-72页
     ·图像采集软件实现第72-73页
   ·图像处理第73-78页
     ·管道内摄取图像的特点第73-74页
     ·图像的数学模型第74-75页
     ·图像的增强第75-78页
       ·灰度变换法第75-76页
       ·直方图均匀化第76-77页
       ·边缘检测第77-78页
   ·图像处理软件实现第78-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六章 实验与分析第80-87页
   ·机器人实验装置第80-81页
   ·在直玻璃管道中的行走实验数据与分析第81-83页
     ·最大速度实验第81-82页
     ·电压速度关系第82-83页
   ·图像处理实验第83-86页
     ·灰度变换第83-84页
     ·直方图均匀化第84-85页
     ·边缘检测第85-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结束语第87-89页
 一、取得的结果第87页
 二、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1页
致谢第91-9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2-93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93-96页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液相分子受激喇曼散射偏振效应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芍芪多苷与白芍总苷联合黄芪总皂苷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