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5-40页 |
一、导入问题 | 第15-17页 |
二、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7-36页 |
(一) 贸易政策体系研究 | 第17-19页 |
(二) 欧盟贸易政策:概念和框架 | 第19-23页 |
1. 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2. 欧盟贸易政策的框架 | 第20-23页 |
(三) 欧盟贸易政策决策机制 | 第23-30页 |
1.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2. 超国家机构与成员国的权力划分 | 第25-26页 |
3. 决策机制中的各主体及其作用 | 第26-30页 |
(四) 欧盟贸易政策的实施 | 第30页 |
(五) 欧盟贸易政策的绩效评估 | 第30-35页 |
1. 单一市场的影响评估 | 第30-33页 |
2. 欧盟东扩的影响评估 | 第33-34页 |
3. 对外贸易政策绩效评估 | 第34-35页 |
(六) 中欧经贸关系 | 第35-36页 |
(七) 现有文献的不足之处 | 第36页 |
三、研究思路及创新 | 第36-39页 |
(一) 论文的脉络:内部贸易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两条主线 | 第36-37页 |
(二)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37-38页 |
(三)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38-39页 |
四、研究方法和视角 | 第39-40页 |
第二章 欧盟贸易政策的演变及框架 | 第40-107页 |
一、欧共体对内贸易政策的演变及框架 | 第40-70页 |
(一) 对内贸易政策的演变:内部统一市场的完成与深化 | 第40-55页 |
1.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自部门一体化起步 | 第41-43页 |
2. 《罗马条约》:转向全面的共同市场建设 | 第43-49页 |
3. 1985 年《白皮书》与《单一欧洲法令》:停滞之后的重新启动 | 第49-52页 |
4. 经济与货币联盟:单一货币使一体化再上新台阶 | 第52-55页 |
(二) 欧共体对内贸易政策框架 | 第55-70页 |
1. 四大基本自由 | 第58-60页 |
2. 金融服务 | 第60-63页 |
3. 公司法 | 第63-65页 |
4. 知识产权 | 第65-68页 |
5. 公共采购 | 第68-70页 |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及框架 | 第70-105页 |
(一) 共同商业政策的演变:从《罗马条约》到《建立欧洲宪法条约》 | 第71-84页 |
1. 《罗马条约》:共同商业政策基本原则的缘起 | 第72-75页 |
2. 《单一欧洲法令》和《欧洲联盟条约》:非常有限的修订 | 第75-76页 |
3. 《阿姆斯特丹条约》:仅取得“最小限度的进展”,争论悬而未决 | 第76-78页 |
4. 《尼斯条约》:有限的进步 | 第78-82页 |
5. 《建立欧洲宪法条约》:共同商业政策的实质性改革 | 第82-84页 |
(二) 欧共体历次扩大与共同商业政策的演变 | 第84-89页 |
1. 在贸易政策中内化新成员的利益 | 第84-87页 |
2. 处理扩大带来的贸易转移效应:补偿谈判 | 第87页 |
3. 扩大的“欧洲堡垒”并未出现 | 第87-89页 |
(三) 欧共体对外贸易政策框架 | 第89-105页 |
1. 货物贸易 | 第91-93页 |
2. 服务贸易 | 第93-94页 |
3. 知识产权的商业方面 | 第94-95页 |
4. 外国直接投资 | 第95-96页 |
5. 商业保障措施 | 第96-99页 |
6. 协定贸易政策 | 第99-101页 |
7. 贸易与发展:普惠制 | 第101-102页 |
8. 部门贸易政策:农业和纺织品 | 第102-105页 |
小结: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的关系:对应的逻辑 | 第105-107页 |
第三章 欧盟贸易政策的决策机制 | 第107-167页 |
一、政治制度和决策制度 | 第109-120页 |
(一) 欧盟政治体制的性质 | 第109-110页 |
(二) 决策的制度安排 | 第110-120页 |
1. 决策权力的分配 | 第110-113页 |
2. 正式的制度:法律程序 | 第113-118页 |
3. 非正式制度:“潜规则” | 第118-119页 |
4. 决策制度的中间层次:政策网络 | 第119-120页 |
二、成员国政治 | 第120-127页 |
(一) 成员国影响政策决策的渠道 | 第120-121页 |
(二) 影响成员国决策的因素 | 第121-127页 |
三、欧盟层次政治 | 第127-154页 |
(一) 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欧洲一体化的发动机 | 第127-128页 |
(二) 部长理事会(The Council of Ministers):决策的核心 | 第128-139页 |
1. 理事会的决策过程 | 第129-132页 |
2. 理事会的投票制度 | 第132-135页 |
3. 部长理事会投票行为的特点总结 | 第135-139页 |
(三) 欧委会:政策执行者 | 第139-145页 |
1. 欧委会的构成 | 第139-140页 |
2. 欧委会在决策中的地位 | 第140-142页 |
3. 欧委会主席:有重要影响力的领导人 | 第142-144页 |
4. 欧委会委员:成员国的代表还是超国家机构的代表? | 第144-145页 |
(四) 欧洲议会:在决策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 第145-147页 |
(五) 各种委员会:发挥独特作用的辅助性机构 | 第147-154页 |
四、国际层次政治 | 第154-157页 |
五、利益集团 | 第157-166页 |
(一) 欧盟游说活动的制度框架 | 第158-159页 |
(二) 各种组织的游说活动及其影响 | 第159-160页 |
1. 欧洲层次的组织 | 第159-160页 |
2. 成员国全国性组织 | 第160页 |
(三) 对决策主体的游说活动 | 第160-162页 |
1. 对部长理事会的游说 | 第161页 |
2. 对欧委会的游说 | 第161-162页 |
(四) 影响游说活动的因素 | 第162页 |
(五) 企业利益 | 第162-164页 |
(六) 消费者利益 | 第164-165页 |
(七) 其他利益集团 | 第165-166页 |
(八) 对利益集团游说活动的评估 | 第166页 |
小结:复杂的决策网络 | 第166-167页 |
第四章 欧盟贸易政策的实施 | 第167-207页 |
一、欧盟对内贸易政策的实施:一体化 | 第167-177页 |
(一) 单一市场行动计划(1997-1999) | 第168-169页 |
1. 使单一市场规则更为有效 | 第168页 |
2. 处理主要的市场扭曲 | 第168页 |
3. 取消市场一体化的部门壁垒 | 第168页 |
4. 使单一市场惠及所有公民 | 第168-169页 |
(二) 内部市场战略(1999-2002) | 第169-170页 |
(三) 内部市场战略(2003-2006) | 第170-177页 |
1. 内部市场战略(2003-2006) | 第170-176页 |
2. 内部市场战略(2003-2006)执行评估报告 | 第176-177页 |
二、欧盟对外贸易政策的实施:三个维度 | 第177-200页 |
(一) 多边贸易政策 | 第178-184页 |
1. 欧盟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历史渊源 | 第178-180页 |
2. 欧盟在WTO 中的地位与作用:领导者和获益者 | 第180-184页 |
(二) 双边/区域贸易政策:世界上最庞大的网络 | 第184-200页 |
1. 优惠性贸易协议和安排 | 第186-191页 |
2. 欧美贸易关系 | 第191-197页 |
3. 欧日贸易关系 | 第197-200页 |
(三) 单边贸易政策:普惠制 | 第200页 |
三、欧盟的对外贸易壁垒 | 第200-206页 |
(一) 关税及关税管理措施 | 第200-201页 |
(二) 进口限制 | 第201页 |
(三) 通关环节壁垒 | 第201页 |
(四) 技术性贸易壁垒 | 第201页 |
(五) 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 | 第201-202页 |
(六) 贸易救济措施 | 第202页 |
(七) 补贴 | 第202-203页 |
(八) 出口限制措施 | 第203页 |
(九) 服务贸易壁垒 | 第203-204页 |
1. 银行业 | 第203-204页 |
2. 展览业 | 第204页 |
3. 旅游业 | 第204页 |
(十) 不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 | 第204页 |
(十一) 投资壁垒 | 第204-206页 |
1. 准入限制 | 第204-205页 |
2. 其他 | 第205-206页 |
(十二) 其他 | 第206页 |
小结:一体化和自由化 | 第206-207页 |
第五章 欧盟贸易政策的绩效评估 | 第207-243页 |
一、经济发展 | 第209-232页 |
(一) 经济增长 | 第209-230页 |
1. 贸易政策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分析 | 第209-220页 |
2. 欧盟贸易政策与经济增长 | 第220-230页 |
(二) 就业 | 第230-232页 |
二、经济安全 | 第232-242页 |
(一) 大国大“内需” | 第234-238页 |
(二) 大国是国际经济规则的制订者和受益者 | 第238-240页 |
1. 欧盟制度与谈判能力 | 第239页 |
2. 大国条件下的多边利益 | 第239-240页 |
3. 大国条件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利益 | 第240页 |
(三) 大国赢得贸易战 | 第240-242页 |
小结:大国优势论 | 第242-243页 |
第六章 中欧经贸关系及中国贸易政策体系的完善 | 第243-265页 |
一、中欧经贸关系 | 第243-253页 |
(一) 历史的脉络 | 第243-244页 |
(二) 对华新政策文件 | 第244-246页 |
(三) 中欧经贸关系 | 第246-253页 |
1. 中欧互为重要的经贸伙伴 | 第246-248页 |
2. 中欧经贸摩擦 | 第248-252页 |
3. “大双边”与“小双边” | 第252-253页 |
二、完善中国的贸易政策体系 | 第253-264页 |
(一) 对内贸易政策:挖掘“大国优势” | 第253-255页 |
(二) 中国的单边贸易战略:中国的“普惠制”? | 第255-256页 |
(三) 中国的双边/区域贸易战略 | 第256-263页 |
1. 中国的双边贸易战略 | 第256-257页 |
2. 中国的区域贸易战略 | 第257-263页 |
(四) 中国的多边贸易战略 | 第263-264页 |
小结:他山之石 | 第264-265页 |
附件1 部长理事会投票权分配的发展 | 第265-266页 |
附件2 特定多数投票规则适用清单 | 第266-268页 |
参考文献 | 第268-2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