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9页 |
2 社区科普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9-14页 |
·社区科普的定义、对象及普及内容 | 第9-10页 |
·什么是社区 | 第9-10页 |
·社区科普的定义、对象、内容和主要形式 | 第10页 |
·社区科普、科学传播与公众理解科学 | 第10-12页 |
·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实现社区科普教育与终身教育契合 | 第12页 |
·科学素养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 第12-14页 |
3 国内外社区科普教育比较分析 | 第14-21页 |
·国外社区科普教育研究的历史沿革 | 第14-15页 |
·我国社区科普的发展背景及取得的成果 | 第15-16页 |
·党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规范了相关法规政策 | 第15-16页 |
·科普投入力度逐年加大,科普传媒发展迅速,科普组织网络形成体系化 | 第16页 |
·国内外社区科普教育措施及成效比较 | 第16-21页 |
·政府的重视程度及社区科普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基本相同 | 第16-17页 |
·社区科普的主体和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不同 | 第17页 |
·科普经费来源和国民科学素养不同 | 第17-18页 |
·社区科普教育的模式及借助科普设施的力度和成效不同 | 第18页 |
·大众传媒、公用事业单位及私营企业在社区科普中扮演的角色不同 | 第18-19页 |
·设立科普奖励的方式和侧重不同 | 第19页 |
·定期调查的内容不同,理论分析水平有差距 | 第19-21页 |
4 重庆市社区科普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 第21-24页 |
·重庆市社区科普教育活动的社会背景及特殊现状 | 第21-22页 |
·地形、市情特殊,科技兴农责任重大 | 第21页 |
·四大支柱产业、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 | 第21-22页 |
·有效开展重庆市社区科普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 第22-24页 |
·社区科普教育是有效开发重庆市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 | 第22页 |
·社区科普教育是科研创新的要求,是普及科学知识、检验科研成果的重要手段 | 第22-23页 |
·社区科普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 第23页 |
·社区科普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社区参与的有效途径、是通向和谐社会的窗口 | 第23-24页 |
5 重庆市社区科普教育实现途径研究 | 第24-33页 |
·研究背景及内容 | 第24页 |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24-25页 |
·对抽样调研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 第25-28页 |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25页 |
·居民掌握基本科普知识的情况 | 第25-27页 |
·对所在社区科普现状满意度的调查 | 第27-28页 |
·重庆市社区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8-33页 |
·社区科普软硬件设施不足,科普场馆等科普基础设施有待建设,现有场馆的科学教育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 第28-29页 |
·科普投入渠道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居民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单一,主要依靠电视和报刊 | 第29-30页 |
·宣传手段落后,居民参与冷漠,对社区科普教育的满意度低 | 第30页 |
·社区科普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方式缺少灵活、多样性,活动次数、周期安排不合理 | 第30-31页 |
·媒介传播过程中主、客观的传播障碍,影响了公众对科普的理解 | 第31-33页 |
6 有效提高重庆市社区科普教育活动实效的理论实践途径 | 第33-45页 |
·构建社区科普教育蜂巢式理论模型 | 第33-35页 |
·国内外理论模型研究 | 第33-34页 |
·构建蜂巢式理论模型,旨在解决四对主要矛盾 | 第34-35页 |
·以理论为依据,切实加强政府的科普保障能力 | 第35-36页 |
·制定有效的科普政策,强化政府的组织领导规划调控职能 | 第35页 |
·进一步完善科普奖励及公众参与政府科技决策的有效机制 | 第35-36页 |
·加强科普理论研究,繁荣科普创作,大力提高科普作品的原创能力 | 第36页 |
·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完善社区科普硬件建设 | 第36-38页 |
·加大投入,建立健全社区多元化投资体系 | 第36-37页 |
·整合现有资源,完善资源共享机制 | 第37页 |
·推进科普场馆建设,发挥科普场所公益性 | 第37-38页 |
·加强科普网络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的科普人才队伍 | 第38-40页 |
·重视网络建设,提高科普人员素质 | 第38-39页 |
·重视社区科普支愿者队伍建设,形成中坚力量 | 第39页 |
·建立社区绩效评估机制,实施社区科普队伍绩效考评 | 第39-40页 |
·针对多样化发展趋势,推进社区科普工作现代化进程 | 第40-42页 |
·树立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的工作观 | 第40页 |
·以引发兴趣为先导普及科学知识,灌输追求科技进步的激情,树立科学品格 | 第40页 |
·有针对性地开展灵活多样、富含时代气息的社区科普活动 | 第40-41页 |
·坚持与“科教进社区”活动相结合,创建科普文明社区 | 第41-42页 |
·树立名片意识,社区科普教育与社会发展同步 | 第42-43页 |
·树立榜样效应,完善社区运行机制 | 第42页 |
·社区科普教育活动应与提高全国公民素质活动同步进行 | 第42-43页 |
·鼓励社区外包形式,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 | 第43页 |
·加强公众科技传播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广泛的科技传播渠道 | 第43-45页 |
·加大传统大众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 | 第43-44页 |
·逐步实现宣传手段现代化,侧重多媒体的传播媒介 | 第44-45页 |
7 结论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7页 |
1: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研的课题 | 第49-50页 |
2:重庆市社区居民科普知识调查问卷 | 第50-53页 |
3:《重庆市社区居民科普知识调查问卷》数据的信度效度分析 | 第53-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