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 第11-13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的框架 | 第12-13页 |
·产业类历史建筑分类与再利用的释义 | 第13-16页 |
·产业类历史建筑概念的界定与分类 | 第13-14页 |
·再利用的释义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艺术家参与废旧产业类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实践 | 第16-29页 |
·国外艺术家参与废旧产业类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实践 | 第16-23页 |
·萌芽与开端 | 第16-18页 |
·发展与成熟 | 第18-20页 |
·繁荣与兴盛 | 第20-23页 |
·我国艺术家参与废旧产业类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实践 | 第23-28页 |
·萌芽与开端 | 第23-24页 |
·发展与成熟 | 第24-26页 |
·繁荣与兴盛 | 第26-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产业类历史建筑中建筑师与工程师的工业美学追求 | 第29-34页 |
·产业类历史建筑的美学本源 | 第29-31页 |
·工业美学对建筑美学的影响 | 第29页 |
·产业类建筑工业美的特点 | 第29-30页 |
·产业类建筑工业美的人文因素 | 第30-31页 |
·建筑师与工程师的工业美学追求 | 第31-33页 |
·建筑师的设计手法 | 第31-32页 |
·工程师的设计手法 | 第32页 |
·新技术新材料的表现 | 第32-33页 |
·信息时代的表现 | 第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废旧产业类历史建筑再利用中艺术家的建筑美学取向 | 第34-43页 |
·艺术家建筑美学取向的演变 | 第34-38页 |
·当代建筑审美中的艺术自觉 | 第34-35页 |
·艺术家介入建筑审美的历史 | 第35-38页 |
·当代艺术家的建筑美学取向 | 第38-42页 |
·当代艺术的成就和特点 | 第38-39页 |
·当代艺术家非理性的建筑美学取向 | 第39-40页 |
·当代艺术家非功利性的建筑美学取向 | 第40页 |
·当代艺术家瞬时性的建筑美学取向 | 第40-41页 |
·当代艺术家对经典建筑美学的反叛 | 第41-42页 |
·当代艺术家对建筑美学的贡献 | 第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废旧产业类历史建筑再利用中当代艺术家的建筑实践 | 第43-62页 |
·抽象表现主义风格的建筑实践 | 第43-46页 |
·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 第43-44页 |
·抽象表现主义的建筑实践 | 第44-46页 |
·波普艺术风格的建筑实践 | 第46-55页 |
·波普艺术的艺术特征 | 第46-47页 |
·拼贴风格的建筑实践 | 第47-52页 |
·具象风格的建筑实践 | 第52-53页 |
·机械复制风格的建筑实践 | 第53-55页 |
·极少主义风格的建筑实践 | 第55-58页 |
·极少主义的艺术特征 | 第55-56页 |
·极少主义风格的建筑实践 | 第56-58页 |
·观念艺术风格的建筑实践 | 第58-60页 |
·观念艺术的艺术特征 | 第58-59页 |
·观念艺术风格的建筑实践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废旧产业类历史建筑再利用中艺术家创作行为对建筑师的启示 | 第62-69页 |
·废旧产业类历史建筑再利用中艺术家创作行为的评价 | 第62-65页 |
·评价的概念和意义 | 第62页 |
·经济评价 | 第62-63页 |
·环境评价 | 第63页 |
·美学评价 | 第63-64页 |
·情感评价 | 第64-65页 |
·废旧产业类历史建筑再利用中艺术家创作行为的影响 | 第65-68页 |
·废旧产业类历史建筑再利用中艺术家创作行为对城市的影响 | 第65-66页 |
·废旧产业类历史建筑再利用中艺术家创作行为对建筑师设计观念的影响 | 第66-67页 |
·废旧产业类历史建筑再利用中艺术家创作行为对建筑艺术教育的影响 | 第67-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后记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