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黄土力学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黄土的成因、分布、地质特征 | 第10-11页 |
·黄土的湿陷变形理论 | 第11-12页 |
·黄土的结构理论 | 第12页 |
·黄土的抗剪强度特性 | 第12-13页 |
·黄土的本构模型理论 | 第13页 |
·黄土地基设计原理和工程施工措施 | 第13-14页 |
·复合地基效应 | 第14-15页 |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新技术 | 第15页 |
·灰土挤密法复合地基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灰土挤密桩的发展现状 | 第16页 |
·桩体的灰土反应机理和强度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挤密对桩间土的影响 | 第17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7-19页 |
第2章 试验场地及试验概述 | 第19-23页 |
·试验场地工程地质概况 | 第19-23页 |
·场地的物理性质 | 第19页 |
·载荷试验简介 | 第19-23页 |
第3章 从密实度方面分析处理效果与规律 | 第23-33页 |
·土桩单桩桩周土的密实度变化 | 第23-24页 |
·桩群桩间土的密实度变化 | 第24-29页 |
·单桩桩周和群桩间的孔隙比变化规律 | 第29-30页 |
·挤密区范围探讨 | 第30-33页 |
·单桩桩周土挤密范围 | 第30-31页 |
·群桩桩周土挤密范围 | 第31-33页 |
第4章 从压缩性、承载力分析处理效果与规律 | 第33-43页 |
·挤密土压缩性的室内试验结果 | 第33-35页 |
·单桩桩周土的压缩系数 | 第33页 |
·群桩桩间土的压缩系数 | 第33-35页 |
·利用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 | 第35-36页 |
·从湿陷性的角度去看处理的效果与规律 | 第36-41页 |
·单桩桩周土在不同压力下的湿陷系数 | 第36-38页 |
·不同桩心距时两桩间和三桩间土在不同压力下的湿陷系数 | 第38-39页 |
·挤密土湿陷起始压力的分析 | 第39-41页 |
·单桩桩周土的湿陷起始压力 | 第39页 |
·群桩间土的湿陷起始压力 | 第39-40页 |
·处理效果分析 | 第40-41页 |
·从载荷小坑浸水试验看处理效果 | 第41-43页 |
第5章 从大面积浸水试验及湿陷性有关情况看处理效果与规律 | 第43-52页 |
·大面积浸水情况下地基处理与不处理的比较 | 第43-45页 |
·桩心距对湿陷的影响 | 第45页 |
·地基处理宽度在解决外荷湿陷中的重要作用 | 第45-47页 |
·挤密地基中存在负摩擦力的问题 | 第47页 |
·大面积浸水对挤密桩地基的影响 | 第47-48页 |
·挤密地基在湿陷方面的效果分析 | 第48-49页 |
·挤密效果的影响因素和相互关系 | 第49-52页 |
·土的湿度对挤密地基密实度的影响 | 第49页 |
·挤密功能和挤密方式对挤密地基密实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土的性质对挤密地基密实度的影响 | 第50页 |
·湿陷性、承载力及压缩性与地基土密实度之间的关系 | 第50-52页 |
第6章 从防水抗渗性看处理效果与规律 | 第52-58页 |
·单桩桩周土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渗透系数 | 第52-53页 |
·桩间土两个方向的渗透系数 | 第53-55页 |
·载荷浸水试验的防水抗渗性比较 | 第55-58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58-60页 |
1 结论 | 第58-59页 |
2 建议和不足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附表1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