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绪论 | 第7-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 ·人才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 ·国外人才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国内人才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2.人才资源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11-17页 |
| ·人才和人才资源的基本概念 | 第11-12页 |
| ·企业人才理念、分类及标准 | 第12页 |
| ·企业人才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 ·现有企业人才资源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 | 第13-15页 |
| ·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资源管理理论应用意义 | 第15页 |
| ·建立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资源管理的理论依据 | 第15-17页 |
|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第15-16页 |
| ·人事管理原理 | 第16-17页 |
| 3.贵阳市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资源状况 | 第17-19页 |
| ·贵阳市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资源基本情况 | 第17页 |
| ·贵阳市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资源结构特点分析 | 第17-19页 |
| 4.贵阳市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资源管理分析 | 第19-24页 |
| ·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资源管理分析 | 第19-22页 |
| ·内部资源匮乏,难以吸引人才 | 第19页 |
| ·缺少人才资源管理模式,人才管理不科学 | 第19页 |
| ·保障制度不到位,未解决人才流动的后顾之忧 | 第19-20页 |
| ·管理的亲缘化,不利于吸引和使用人才 | 第20页 |
| ·人才测评体系的缺乏,不能做到知人善任 | 第20-21页 |
| ·缺少对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适应人才职业价值观的变化 | 第21页 |
| ·用人方式的随意性,造成人才无序流动 | 第21-22页 |
| ·组织文化品位参差不齐,人才生长环境不良 | 第22页 |
| ·案例分析 | 第22-23页 |
| ·政府管理分析 | 第23-24页 |
| ·政策保障机制滞后 | 第23页 |
| ·行政管理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人才管理服务工作不够 | 第23页 |
| ·缺少非公有制企业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 | 第23-24页 |
| ·人才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 | 第24页 |
| 5.贵阳市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资源管理对策 | 第24-41页 |
| ·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资源管理对策 | 第24-34页 |
| ·建立人才资源管理模式,规范企业人才管理工作 | 第24-26页 |
| ·建立有效的人才资源管理制度 | 第26-28页 |
| ·建立科学的人才招聘体系 | 第28-29页 |
| ·注重挖掘企业人才潜能 | 第29页 |
| ·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 | 第29页 |
| ·实施企业人才测评工作 | 第29-31页 |
| ·有效实施企业人才职业生涯规划 | 第31-32页 |
| ·运用文化管理,培育良好人才成长环境 | 第32-34页 |
| ·政府管理对策 | 第34-37页 |
| ·搭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资源管理政策平台 | 第34-35页 |
| ·提供非公有制企业人才管理优质服务 | 第35-36页 |
| ·营造非公有制企业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 | 第36-37页 |
| ·市场管理对策 | 第37-41页 |
| ·改"交流"为"服务",转变人才市场作用 | 第37-38页 |
| ·建立全面的人才市场供求信息 | 第38-39页 |
| ·加大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力度 | 第39-40页 |
| ·建立规范高效便捷的人事代理工作程序 | 第40-41页 |
| 6.结束语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附录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