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组播视频会议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5页 |
| ·课题的背景 | 第8-10页 |
| ·国内外研究动向 | 第10-13页 |
| ·研究内容和设计目标 | 第13-14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目标 | 第13-14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 2 视频会议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标准 | 第15-24页 |
| ·视频会议系统相关协议标准 | 第15-18页 |
| ·T.120 标准 | 第15-16页 |
| ·H.320 标准 | 第16页 |
| ·H.323 标准 | 第16-17页 |
| ·H.332 标准 | 第17-18页 |
| ·传统视频会议系统结构 | 第18-21页 |
| ·系统结构 | 第18-20页 |
| ·组网结构 | 第20-21页 |
| ·基于软交换的新一代视频会议系统 | 第21-24页 |
| ·“软交换”的设计思想——媒体与信令分离 | 第22-23页 |
| ·分布式组网技术 | 第23-24页 |
| 3 视频会议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 第24-43页 |
| ·音频处理技术 | 第24-29页 |
| ·多点实时混音技术的研究 | 第24-27页 |
| ·音频信息采集与回放技术 | 第27-29页 |
| ·视频处理技术 | 第29-33页 |
| ·视频帧封包/解包技术 | 第29-31页 |
| ·视频信息采集与回放技术 | 第31-33页 |
| ·IP 组播视频会议系统服务质量控制 | 第33-41页 |
| ·服务质量控制概念 | 第33-34页 |
| ·IP 组播技术概念 | 第34-35页 |
| ·主动网络的概念 | 第35-36页 |
| ·基于主动网络的组播拥塞控制机制 | 第36-41页 |
| ·同步控制 | 第41-43页 |
| 4 基于IP 组播的视频会议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实现 | 第43-62页 |
| ·力兴电源视频会议系统总体设计 | 第43-46页 |
| ·系统简介 | 第43-44页 |
| ·客户端软件模块结构 | 第44-45页 |
| ·服务器端软件模块结构 | 第45-46页 |
| ·客户端/服务器端共享模块 | 第46页 |
| ·客户端模块功能实现 | 第46-49页 |
| ·客户端软件多媒体模块处理 | 第46-47页 |
| ·客户端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压缩 | 第47-48页 |
| ·客户端界面 | 第48-49页 |
| ·服务器端模块功能实现 | 第49-56页 |
| ·多线程实现 | 第49-50页 |
| ·Server 组播技术实现 | 第50-51页 |
| ·实时混音技术实现 | 第51-56页 |
| ·服务器端界面 | 第56页 |
| ·紧耦合模式的会议控制与管理 | 第56-62页 |
| ·紧耦合模式的选择 | 第56-57页 |
| ·数据传输方式 | 第57页 |
| ·网络QoS 的实现 | 第57-61页 |
| ·系统通讯界面 | 第61-62页 |
| 5 总结和展望 | 第62-64页 |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62页 |
| ·系统的改进方向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