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硝基苯提取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残留动态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1 前言 | 第14-30页 |
| ·研究对象 | 第14-18页 |
| ·理化性质 | 第14-15页 |
| ·硝基苯污染的危害性 | 第15-17页 |
| ·硝基苯对环境的污染 | 第17-18页 |
| ·有机污染物残留分析前处理技术 | 第18-25页 |
| ·超声波辅助萃取技术(UAE) | 第19-20页 |
| ·微波辅助萃取技术(MAE) | 第20-21页 |
| ·固相萃取技术(SPE) | 第21-23页 |
|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 | 第23-24页 |
|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 | 第24-25页 |
| ·常见有机污染物残留检测技术 | 第25-28页 |
| ·气相色谱法(GC) | 第25页 |
| ·液相色谱法(LC) | 第25-26页 |
| ·毛细管电泳(CE) | 第26-27页 |
|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 第27-28页 |
| ·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 | 第28页 |
| ·我国现有的硝基苯提取检测技术 | 第28-29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9-30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0-38页 |
| ·供试土壤预处理 | 第30页 |
| ·仪器和设备 | 第30页 |
| ·药品和试剂 | 第30-31页 |
| ·GC-MS分析条件 | 第31-32页 |
| ·气相色谱工作条件的摸索 | 第31-32页 |
| ·气相色谱工作条件 | 第32页 |
| ·质谱分析条件 | 第32页 |
| ·研究方法 | 第32-38页 |
| ·标准曲线绘制 | 第32页 |
| ·硝基苯污染土样制备 | 第32-33页 |
| ·硝基苯的预提取方法 | 第33页 |
| ·固相萃取方法的建立 | 第33-34页 |
| ·样品前处理方法摸索实验 | 第34-36页 |
| ·方法建立后的标准曲线及检测限 | 第36页 |
| ·方法的精密度和回收率实验 | 第36页 |
| ·土壤条件对硝基苯残留动态的影响 | 第36-37页 |
| ·数据处理方法及公式 | 第37-38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54页 |
| ·硝基苯标准溶液进样量与峰面积相关性的确定 | 第38页 |
| ·色谱质谱图 | 第38-39页 |
| ·固相萃取方法的建立 | 第39-42页 |
| ·固相萃取小柱的活化 | 第39-40页 |
| ·上样溶液强度的确定 | 第40页 |
| ·杂质淋洗液的选择 | 第40-41页 |
| ·洗脱液的确定 | 第41页 |
| ·确定的固相萃取方法 | 第41-42页 |
| ·样品前处理方法筛选实验结果 | 第42-47页 |
| ·不同提取溶剂对回收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 ·不同提取溶剂用量对回收率的影响 | 第43-45页 |
| ·不同提取温度对回收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 ·不同提取时间对回收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 ·确定的硝基苯提取方法 | 第47页 |
| ·确定的土壤中硝基苯前处理方法 | 第47-48页 |
| ·方法建立后的标准曲线及检测限 | 第48页 |
| ·方法的精密度及回收率 | 第48-49页 |
| ·土壤中硝基苯残留动态 | 第49-54页 |
| ·土壤含水量对硝基苯残留动态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土壤温度对硝基苯残留动态的影响 | 第50-52页 |
| ·土壤pH值对硝基苯残留动态的影响 | 第52-54页 |
| 4 讨论 | 第54-58页 |
| ·土壤中硝基苯残留检测技术 | 第54页 |
| ·超声波辅助萃取技术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 第54-55页 |
| ·固相萃取作为净化手段的探讨 | 第55-56页 |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 第56页 |
| ·硝基苯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 第56-58页 |
| 5 结论 | 第58-60页 |
| ·土壤中硝基苯检测的气相色谱条件 | 第58页 |
| ·土壤中硝基苯检测的质谱条件 | 第58页 |
| ·硝基苯提取时的最优条件 | 第58页 |
| ·固相萃取的最优条件 | 第58页 |
| ·方法的回收率、精密度及检测限 | 第58页 |
| ·土壤含水量对硝基苯残留的影响 | 第58-59页 |
| ·土壤温度对硝基苯残留的影响 | 第59页 |
| ·土壤pH值对硝基苯残留的影响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