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传统装备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 | 第14-15页 |
·传统装备制造业的界定 | 第14-15页 |
·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 | 第15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国内外关于制造业发展的研究 | 第15-17页 |
·国内外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研究 | 第17-20页 |
·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理论综述 | 第22-30页 |
·耗散结构理论综述 | 第22-26页 |
·耗散结构理论的提出 | 第22-23页 |
·耗散结构形成的必要条件 | 第23页 |
·耗散结构理论的应用现状 | 第23-26页 |
·综合评价方法 | 第26-29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26-27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27-28页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28页 |
·灰色综合评价法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传统装备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关系分析 | 第30-38页 |
·传统装备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关系 | 第30-32页 |
·传统装备制造业的改造和升级依赖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 | 第30-31页 |
·传统装备制造业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和平台 | 第31-32页 |
·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耗散结构形成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32-36页 |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传统装备制造业系统分析 | 第32-34页 |
·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耗散结构形成的作用关系分析 | 第34-36页 |
·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传统装备制造业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作用评价 | 第38-45页 |
·评价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作用的指标体系设计 | 第38-42页 |
·影响推动作用的关键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9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9-41页 |
·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几点说明 | 第41-42页 |
·综合评价方法 | 第42-44页 |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42页 |
·综合评价的步骤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实证研究 | 第45-50页 |
·评价对象的选择 | 第45页 |
·推动作用的灰色评价 | 第45-48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6章 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传统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0-53页 |
·传统装备制造业负熵流的引进 | 第50-51页 |
·传统装备制造业内部的平衡问题 | 第51页 |
·传统装备制造业内部元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 第51-52页 |
·传统装备制造业内部微涨落的转化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