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基本假设与研究方法 | 第9-12页 |
一、基本假设 | 第9-1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 | 第12-13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2页 |
二、主要创新 | 第12-13页 |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俄罗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回顾及其经验教训 | 第15-34页 |
第一节 俄罗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 第15-19页 |
一、私有化提出的背景 | 第15-16页 |
二、私有化的含义 | 第16-17页 |
三、私有化的理论依据 | 第17-19页 |
第二节 俄罗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历程与评价 | 第19-24页 |
一、戈尔巴乔夫时期 | 第19-21页 |
二、叶利钦时期 | 第21-22页 |
三、普京时期 | 第22-24页 |
第三节 俄罗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动因与模式 | 第24-28页 |
一、俄罗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动因 | 第24-25页 |
二、俄罗斯产权改革的模式 | 第25-28页 |
第四节 俄罗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结果 | 第28-31页 |
一、私有化迅速全面推进 | 第28-29页 |
二、所有制结构根本变革 | 第29页 |
三、经济社会形势恶化 | 第29-31页 |
第五节 俄罗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经验教训 | 第31-34页 |
一、改革出于政治动因,改革推进缺乏经济推动力 | 第31页 |
二、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产权变革缺乏法律的保障 | 第31-32页 |
三、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盲目追求改革规模和速度 | 第32页 |
四、缺少配套改革措施,出现体制真空和机制瘫痪 | 第32-33页 |
五、照搬西方经济模式,私有化社会后果十分严重 | 第33页 |
六、国家疏于监督控制,没有形成高效的治理机制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初探 | 第34-48页 |
第一节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 第34-35页 |
一、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背景 | 第34页 |
二、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理论依据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历程与评价 | 第35-43页 |
一、1978-1984年的放权让利阶段 | 第35-37页 |
二、1985-1991年的两权分离阶段 | 第37-39页 |
三、1992-1993年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阶段 | 第39页 |
四、1993-1995年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阶段 | 第39-40页 |
五、1995-1998年的“抓大放小”阶段 | 第40-41页 |
六、1998-2002年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阶段 | 第41-42页 |
七、2002年至今的国有经济改革的迅速推进阶段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动因与模式 | 第43-46页 |
一、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动因 | 第43-44页 |
二、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模式 | 第44-46页 |
第四节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发展方向 | 第46-48页 |
第四章 中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比较分析 | 第48-54页 |
第一节 中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理论比较 | 第48-49页 |
一、中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理论对比 | 第48-49页 |
二、我国产权改革理论的选择 | 第49页 |
第二节 中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目标比较 | 第49-51页 |
一、中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目标对比 | 第49-50页 |
二、我国产权改革方向定位 | 第50-51页 |
第三节 中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模式比较 | 第51-52页 |
一、中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模式对比 | 第51-52页 |
二、我国产权改革的路径选择 | 第52页 |
第四节 中俄国有经济实现形式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比较 | 第52-54页 |
一、中俄国有经济实现形式的对比 | 第52-53页 |
二、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 | 第53-54页 |
第五章 黑龙江省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 | 第54-67页 |
第一节 黑龙江省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基本情况 | 第54页 |
第二节 黑龙江省国有企业三年改革攻关取得的成绩 | 第54-57页 |
一、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 第55页 |
二、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突破 | 第55-56页 |
三、制约企业发展的历史包袱得到了有效处置 | 第56页 |
四、改制企业职工合法权益切实得到了维护 | 第56-57页 |
五、国有资产监管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 第57页 |
第三节 借鉴俄罗斯的产权改革总结黑龙江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经验教训 | 第57-60页 |
一、产权改革要以调整所有制结构为主线 | 第58页 |
二、产权改革要以产权多元化为重要目标 | 第58-59页 |
三、产权改革要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要内容 | 第59页 |
四、产权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 | 第59页 |
五、产权改革要解决改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 第59-60页 |
六、产权改革要上下联动,形成改革合力 | 第60页 |
第四节 黑龙江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推进的制约因素 | 第60-61页 |
一、银行债务和解问题 | 第60-61页 |
二、厂办大集体问题 | 第61页 |
三、分离办社会问题 | 第61页 |
四、规范改制问题 | 第61页 |
第五节 黑龙江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思路与发展目标 | 第61-62页 |
第六节 黑龙江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对策选择 | 第62-67页 |
一、丰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 第62-63页 |
二、优化企业产权结构 | 第63页 |
三、加强国有企业产权的监管 | 第63-64页 |
四、创新企业治理结构 | 第64页 |
五、规范产权转让与完善交易制度 | 第64-65页 |
六、强化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 | 第65页 |
七、完善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制度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参考书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