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8页 |
第一章 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 | 第8-17页 |
第一节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提供了深厚思想文化底蕴 | 第8-10页 |
第二节 西方社会发展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提供了借鉴意义 | 第10-12页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 | 第12-14页 |
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为和谐社会理论提供了实践依据 | 第14-17页 |
第二章 和谐社会中的人本主义内涵 | 第17-24页 |
第一节 和谐社会以人为目的和尺度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和谐社会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性 | 第18-20页 |
第三节 和谐社会需要满足人的需要 | 第20-22页 |
第四节 和谐社会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和谐社会中以人为本的理论探求 | 第24-35页 |
第一节 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 第24-27页 |
第二节 从本体论出发,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基础 | 第27-29页 |
第三节 从认识论出发,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杜会的理念基础 | 第29-31页 |
第四节 从价值论出发,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基础 | 第31-35页 |
第四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以人为本 | 第35-42页 |
第一节 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 第35-37页 |
第二节 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在实现社会发展的 | 第37-39页 |
第三节 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处理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