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审美教育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 第10-13页 |
(一) 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 第10页 |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 | 第10-11页 |
(三) 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审美能力 | 第11-13页 |
二、积累阶段的审美教育 | 第13-21页 |
(一) 生活积累 | 第13-16页 |
1、生活积累的意义 | 第13页 |
2、生活积累的内容 | 第13页 |
3、生活积累的途径 | 第13-16页 |
(二) 思想积累 | 第16-18页 |
1、思想积累的意义 | 第16页 |
2、思想积累的内容 | 第16-17页 |
3、思想积累的途径 | 第17-18页 |
(三) 语言积累 | 第18-21页 |
1、语言积累的意义 | 第18-19页 |
2、语言积累的内容 | 第19页 |
3、语言积累的途径 | 第19-21页 |
三、构思阶段的审美教育 | 第21-27页 |
(一) 主题的提炼 | 第21-23页 |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 第21-22页 |
2、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 | 第22页 |
3、挖掘选材中的审美哲理 | 第22-23页 |
(二) 材料的安排 | 第23-25页 |
1、选择与主题和谐的材料 | 第23页 |
2、选择新颖的材料 | 第23-24页 |
3、选择生动的材料 | 第24页 |
4、选取典型的材料 | 第24-25页 |
(三) 结构的编织 | 第25-27页 |
1、结构要完整、严谨、自然 | 第25页 |
2、结构要清晰和谐 | 第25-27页 |
四、表达阶段的审美教育 | 第27-35页 |
(一) 表达方式 | 第27-31页 |
1、叙述 | 第27-28页 |
2、描写 | 第28-30页 |
3、抒情 | 第30-31页 |
(二) 表达技巧 | 第31-33页 |
1、对比 | 第31-32页 |
2、映衬 | 第32页 |
3、巧合 | 第32页 |
4、象征 | 第32页 |
5、反讽 | 第32-33页 |
(三) 表达语言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页 |